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別傻了 談什麼亞太教育中心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1.8.29)

別傻了 談什麼亞太教育中心(杜震華)


2011 0829


 


馬總統日前在高雄接受電台訪問,表示政府將投入46百億元改善校園,發展台灣成為「亞太高等教育中心」,吸引國外人才來台就讀。希望在2020年時每年吸引境外學生13萬人,佔大學校園學生數的10%;除了中國大陸以外,主要的生源目標是東南亞的印尼、印度、越南和泰國。


 


若是為了擺脫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台灣高等教育越來越落後於國際潮流所做的努力,我們可以理解與支持;但如果真的認為台灣有機會脫胎換骨,成為「亞太高等教育中心」,就算不是畫餅充飢,至少也是不務實的奢望──能夠不落後太多已是萬幸,別再自欺欺人地再搞什麼「中心」了!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2009年全球留學生有343萬人,比前一年成長12%;這被部分國家認為是個可觀的市場,卯足全力爭取這個商機。然而,有適當主客觀條件的國家寥寥可數,並不是有理念和計劃就可以追求的。2009年全球接受高教留學生的十大國依序為:美國66萬人、英國37萬、澳大利亞26萬、法國25萬、德國20萬、俄羅斯14萬、日本13萬、加拿大9萬、義大利7萬、中國6萬(南非6萬、奧地利6萬)。其他還有機會的包括韓國5萬、新加坡5萬、馬來西亞4萬、紐西蘭4萬。香港即使以高額獎學金網羅了一些中國的省市「狀元」,有助於未來的發展,但一年才1萬人的留學生卻難成為「中心」!



台灣去年高等教育體系內修讀學位的國際生加交換生只有1.1萬人,連周邊的澳門(1.4萬)和泰國(1.9萬)都趕不上,說要在8年後成長12萬人成為亞太教育中心,豈非好高騖遠?若是一位印尼或越南學生,有錢的可以到鄰近的紐、澳、星,對中文有興趣者可以直接到中國大陸,想要靠獎學金則台灣提供的機會非常有限。


若是一位印度學生,拿到台灣學位時自己國家並不承認,想在科學園區就業也問題重重,上述的其他問題也都成立;若是一位泰國學生,自己就有亞洲最好的亞洲理工學院,上述對台灣的競爭挑戰也都適用;若是一位馬來西亞學生,新加坡搭車就到,正在興建大量完善的外籍生宿舍,而不少歐美名校的分校也在擴張中,不知台灣的競爭優勢何在?


 


成高教國際化謬劇


 


也許,高層想逐步放寬大陸生來台,落實「國際化」的目標。先別說什麼「三限六不」或這算不算「國際化」,大陸菁英出國的目標是歐美名校,自己也已有一些歐美名校的分校,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也超越台灣,難道我們想追求的是大陸三、四流學生的教育中心?最嚴重的是,台灣社會主義式的薪資制度正在「逼迫」最菁英的教授前往港、澳、星等地,協助它們成為教育中心!





充其量,台灣只能對東南亞落後地區擁有外國籍的「假外生」(或「真僑生」)具有吸引力,因為日後有機會留在台灣工作,陸續將家人接來台灣!但這並不是國際化,只是各大學在小惠小利的政策下,掩耳盜鈴地配合演一齣「高教國際化」的荒謬劇而已。假以時日,我們極可能看到「數據」上高教國際化成就非凡,但這群「外國」留學生卻和我們的學生一起說中文、逃避英語教學的課程!

 


《經濟人語》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