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確認ECFA敏感產業 即刻展開產業升級 杜震華
政府堅持在六月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其中會涵蓋一個「早期收穫計畫」,將雙方願意提早進行貿易自由化的產業列入,立刻進行貿易自由化。筆者認為,政府對於敏感的弱勢產業應該儘早確定名單,並提出有效的輔導措施,展開敏感產業的升級計畫,以應付未來ECFA的衝擊,並化解業界阻力。
由於東協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在今年元旦完成降稅程序,東亞其他幾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諮商也在進行之中,台灣在東亞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說是無法逃避的選擇。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產業政策配套,協助弱勢產業藉此進行升級,極可能讓弱勢產業萎縮,無法獲得適當訓練的勞工失業。甚至,在持續見不到政府配套政策之下的弱勢產業,可能發動激烈的示威遊行來反對ECFA,衍生大量的社會成本,政府必須高度重視﹗
原先,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的GTAP模型的模擬研究中,在兩岸市場完全開放之下,顯示了電機電子、蔬菜及水果、其他運輸工具、木材製品、其他製品、成衣等產業受到負面衝擊。但這個模型有基本上的限制,包括充分就業的假設,使得有產業受惠時必然有產業受害,產生了電機電子業成為「受害者」的令人驚異結果。另外,其產業類別只有五十七個相當粗略的分類,無法進一步確認更細的產業衝擊。後來,我們看到經濟部初步認定了織襪、製鞋、內衣、毛衣、毛巾、寢具、袋包箱、泳裝、成衣、石材、陶瓷、家電等十二項後,又加上了中草藥、農業用藥、印刷製品和木材製品等四個產業,希望爭取其在十年之內不調降關稅。但是,如何確認這些產業是弱勢產業,卻從來沒有一種客觀的挑選方法,令人懷疑是否還有遺漏的產業,或者是不應該列入的產業,只因為和經濟部「關係好」就可以擠身在行列中,享受未來的「輔導」﹗
另外,則在預計九百五十億元的產業調整經費中,規劃了三百四十億元進行「輔導振興策略」、二百七三億元進行「體質調整」、三百三五億元進行「損害救濟」。但是經濟部卻說「希望體質調整和損害救濟的經費是備而不用」。這又讓我們質疑經濟部是否有誠意利用政府規劃的資源來進行相關的配套,提出適當的產業輔導措施來協助產業度過難關,只想以「爭取不調降關稅」來拖延問題。如果政府繼續不提出配套措施,想以既有的舊措施來濫竽充數的話,弱勢產業的未來極令人擔憂﹗
我們建議經濟部用比較客觀的方法來挑選弱勢產業。在兩岸間一般而言,台灣具有比較優勢產業是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弱勢產業是勞力密集的產業,這種指標可以由五年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中獲得每員工固定資本的金額高低來獲知。然而,部分產業是靠設計、創意等非固定資產來形成競爭力的,這可以由每員工平均薪支來反映。如果這兩項都相對很低的話,就可以確定是台灣勞力密集又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值得列入加以輔導。
在這種原則下,大部分電機電子業的薪支並沒有低到可以入列的程度,而紡織品製造又必須列入才對。易言之,經濟部的弱勢產業名單有必要以比較科學的方式重新篩選,否則難以服眾。而中草藥會被列入相當奇怪,難道這是台灣的弱勢產業,而未來將不進口大陸的中草藥嗎?
最後,目前除了少數一兩個方案是真的針對弱勢產業而設計的以外,根本沒有新提出的方案。經濟部如此敷衍、延宕的結果將會延誤時機,讓問題逐漸嚴重,無法讓危機成為轉機。我們鄭重呼籲政府要高度重視這項問題,絕對不可認為辯論結束就「無事一身輕」﹗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老師的文章真是發人深省也勷人獲益良多~謝謝老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