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兩岸經濟協議之我見 杜震華
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第二次協商正在台灣舉行,各方都高度重視這項談判。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開會前夕接受媒體訪問,提出了「讓利五保證」來爭取台灣各方的支持。所謂「讓利五保證」是指:一、早收降稅清單無論是金額還是比例,大陸都會少於或低於台灣;二、大陸對台灣降稅的產品,將惠及台灣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三、大陸希望台灣降稅的產品,將不影響台灣弱勢產業;四、大陸不要求台灣擴大進口大陸農產品;五、大陸不對台灣出口勞務。
這五項保證澄清了台灣民眾對於ECFA的部分疑慮,特別是大陸勞工不會過來、大陸不會擴大農產品來台,這也幫了馬政府一個大忙,因為這兩項一直是部分台灣人民強烈質疑馬政府無法做到的承諾。現在有了對岸的「保證」,至少心理上安心了不少。
然而,部分民眾還是相當懷疑,三個重大的質疑如下:一是中國對台灣向來懷有「領土野心」,一心想「併吞台灣」,會對台灣「讓利」,難道不會「包藏禍心」,想以這些魚餌來誘使台灣上鉤,在協議中陷入「一中」的框架?二是中國會不會在簽了協議之後,繼續杯葛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乃至於經濟上被「鎖入」中國經濟,將來無法脫身?三是進一步和中國貿易的結果,台灣獲利產業和受害產業之間的所得差距不是會繼續擴大,造成M型社會更加明顯?
筆者對於前兩項政治性的疑慮倒不會特別擔心,反而是第三項經濟性的憂慮會比較憂慮。對於是否會陷入「一中」的疑慮,由於在野勢力的質疑聲浪極大,筆者認為兩岸將來會模糊處理,也許會以「民族性」的一中來代替「政治性」的一中,讓雙方都能夠互相交代、各取所需。
對於是否會因此被中國經濟「鎖住」的問題,筆者認為要中國以文字或口語明確說出不會杯葛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協議對中國而言可能會有所困難,而且台灣的國際交往由中國來表達類似「允許」的意見也有些奇怪,不如由台灣自己主動積極地和其他國家,如新加坡、日本,快速完成談判諮商,再於兩岸簽署ECFA之後立即簽署。由於ECFA之後兩岸還會繼續諮商完整的「商品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因此這兩個協議就可以成為我們和其他國家簽署協議的籌碼,除非對岸要放棄和我方的協議,否則將不會杯葛,而這就會成為慣例,我們也不必恐懼是否會被中國經濟「鎖住」了。更何況,我們還有一個「退場機制」作為殺手?﹗
反而值得我們憂慮的,是政府是否有意願或能力處理所得分配可能惡化,以及弱勢產業如何協助轉型的問題。所得分配可能惡化是每一個經濟體隨時都必須處理的問題,只要務實地實施所得政策,就可以解決問題。倒是弱勢產業和勞工的協助,迄今沒有公布令人滿意的作法。政府在各種壓力之下,目前已經承諾將在十年之內編列九百五十億元新台幣來協助產業轉型和勞工救濟,但是其細節如何迄今沒有進一步的宣布。這個議題從去年被各方質疑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年,但是還是霧裡看花、模糊不清,沒有人知道政府會端出什麼菜出來,但也因此增加了許多人的疑慮。日前某著名媒體進行民調,支持簽署ECFA的民眾比例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十一個百分點。這可能和這個案例表現出來的施政能力受到質疑有關,民眾無法無條件地支持兩岸經濟協議,因為害怕政府沒有能力處理因此衍生的問題。
然而,筆者也看不出來,如果不簽署ECFA,台灣還有其他的任何替代方案,能夠獲得更好的出路。有人認為可以和對岸一項一項簽署協議來解決目前的諸多貿易困難。然而,身為WTO實質上的已開發會員體,世貿組織並不准我們簽署局部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只有開發中國家才得以引用「授權條款」來簽署這種協議,因此這種思考其實無法突破問題。
誠如電視名主持人于美人做出的比喻:簽署ECFA的狀況,國內的強勢和弱勢產業就有如兩個人,不簽的話兩個都死,簽的話強的獲利而弱的受害。我們的選擇已經不是要不要簽,而是如何讓那個弱的還可以也活下去。而這是政府和業者必須合作努力解決的難題。我們的責任在於督促政府提出有力的解決方案,並確保有機會公平地和其他人簽署協議﹗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