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健全評鑑制度 回歸市場機能 提升高教品質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7.25)

健全評鑑制度 回歸市場機能 提升高教品質


 


    今年大學指定考試的考生正在選填志願。預計百分之九十八的考生可以上榜,而考零分的考生也極可能有校系可以就讀!部分不滿目前部分大學校系水準過低的社會人士組成了所謂的「假考部隊」,以選填相同校系志願卻放棄就讀的方式,來「殲滅」某些校系,迫使其認定「不應存在」的校系退出市場。這種台灣高等教育的特殊現象,引發了贊成和反對的對立意見,凸顯了台灣高等教育的尷尬狀況。我們認為,要根本解決台灣高教的問題,還是要以更透明的資訊,藉由更自由的市場競爭,來迫使高教市場的品質獲得提升。


    十餘年前的「教改」,讓教育部挾著中研院李遠哲院長領銜的「教育改革委員會」所提出的「廣設大學」建議,在幾乎是無條件的情況下開放設立了過多的大學,造成了目前大學生供給過剩、所得偏低且失業嚴重的現象。而且,私立大學繳交了公立大學兩倍的學雜費,卻無法獲得相應的教育品質,使得更多弱勢家庭的子女,在缺乏競爭條件(先天不良)下進入了私大,之後卻又「後天失調」地未能獲得適當的教育,畢業後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無法順利脫離貧困,社會兩極分化的狀況加重!


雖然高教的各種情況日益嚴峻,教育部在社會各種不滿的呼聲下,也陸續祭出了種種辦法試圖扭轉情況,包括成立評鑑中心進行評鑑、管制大學學費上漲、設立大學退場機制、規定新設研究所必須有足夠的師資條件等,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所大學、一個科系退場;許多私校生仍舊支付高昂學費、教育品質低劣、就業率偏低,這當然無法扭轉社會對大學現狀的不滿。而且,許多私校的「經營者」神通廣大,極可能不久就會引進中國大陸的學生,解救其可能無法招足台灣學生的窘境。如果可以用大陸學生來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則更難想像如何讓這些劣質大學自行改善其教育品質了!


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認為還是要回歸「市場機能」,引進更多的大學供給,在更激烈的競爭之下,自然會淘汰品質差的學校;這才能造成足夠的壓力,讓現有的學校自動、積極地提升其教育品質。如果斷然停止供給面的增加,又驟然引進大陸學生來增加需求,當然就沒有改善壓力;並在壓力減少之下,讓劣質學系得以繼續生存。美國的大學教育全球聞名,獲得世界各國優秀學子競相前往留學;但是美國政府並未積極進行「管制」,完全放任各校自行「定價」,市場經過激烈競爭、優勝劣敗之下自然成長或淘汰,卻成就了全球最優質的教育市場!


然而,美國各大學的績效,卻有各式各樣的民間「評鑑機構」,定期、定項地進行公正的評比,所以對於各校系的各種狀況,考生可以說是「一目了然」;這是一個競爭市場不可或缺的條件,促成了各校積極努力來獲得被各方肯定的績效。我國教育部已經輔導成立了「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但是這個半官方的評鑑機構目前評鑑進度緩慢、評鑑內容不夠實用,沒有編製便利的手冊讓考生參考,使得各校系的資訊仍然不夠透明。


教育部可以催生一個「評鑑市場」的誕生,以招標的方式,補助幾個擁有不同特色的評鑑機構成立,由不同的面向,全面地評鑑所有校系,在市場上提供簡單明瞭的實用手冊供考生選擇;另外,繼續鼓勵優質的私立大學「上市」,同時適度擴充新近改制的公立大學,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競爭,以及完全透明的市場資訊下,自然、逐步地讓劣質校系退場。在這種狀況下,學費調漲、師資、設備等問題,都會在資訊透明、市場競爭之下獲得解決,不勞教育部費神管制!這就像目前少數私立高中職的退場一般,並沒有「退場機制」,但同樣達到了「退場」的結果!


目前教育部的「微調」管制,徒然造成「治絲益棼」的效果;只有進行完全的「市場競爭」,在「資訊透明」的輔助下,才能解決今日的台灣高教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