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而不實欠缺效率的政策 怎能提振經濟景氣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了七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卻出現了二○○三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以來最低的十五分;一個月內足足衰退了五分,創下六十二個月的新低;景氣燈號也由上月的「黃藍燈」轉成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這是個極為嚴重的警訊,必須高度加以重視,迅速提出有效措施挽救;以免社會大眾完全失去信心,形成惡性循環而難以挽回!
在九項構成景氣對策信號的項目中,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值、工業生產指數都出現惡化,顯示情況嚴重;顯示新政府上台三個月,提出的經濟施政迄今沒有顯著效果。經建會表示,這是因為陸客來台未如預期,以及擴大內需仍待發酵所致。只要假以時日,加上第四季實施「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就有助於未來景氣回穩。
為了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行政院迅速地提出了「八大激勵措施」,包括:實施短期企業投資租稅優惠、放寬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提高優惠利率補貼、推動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協助地方政府落實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落實照顧弱勢補貼、擴大招商,以及經濟部加強督導落實重大投資。仔細觀察「八大措施」的內容後,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沒有實質效益的「空包彈」;不管是「短期投資優惠」、「放寬房貸比例」、「提高利率補貼」,都只有「方向」,其「內容」都有待釐清,甚至還要修法。而所謂「擴大招商」、「加強督導重大投資」、「落實弱勢補貼」都只是「唇舌服務」(Lip Service),看不出能帶來何種即時效果。
如果老是以這種「空包彈」來對付景氣低迷,台灣似乎只能在全球緩慢的景氣循環下煎熬度日,根本無法早日脫身!
其實,要讓景氣回升的核心關鍵很清楚,就是要促進「投資」和「消費」。若沒有重大利多消息,讓企業確認可以獲利,沒有企業會在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的。而如果投資不足,民眾因為看不到「利多」而缺乏信心時,股市就無法熱絡;而在股價低迷之下,就沒有人敢進行消費,導致內需產業百業蕭條。在股市蕭條下,任憑政府如何「擴大內需」,「內需」就是不振!
但是,擺在眼前可以提振企業和民間信心的幾項措施,政府卻拖拖拉拉,說還要等到「半年」或「年底」後,才能提出對策,真令人百思莫解。第一項是「開放離島博奕事業」。本報不止一次指出,只要適當管理,離島博奕事業可以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負面效益完全可以控制,只要參考新加坡現成的模式即可。但經建會卻仍堅持要在「年後」才提出草案,根本不將「迅速改善投資環境」當一回事!
其次,賦改會正在討論調降「遺贈稅」和「營所稅」,但卻要「討論」半年後才能定案。這兩類稅制在媒體早已「討論」多時,而且是政黨輪替前就定案的政策,而馬總統也納入競選政見,新的執政團隊一定會執行這些政見,卻還要表演一番,這種行政效率可以救經濟的話,才真是「經濟奇蹟」!唯一值得稍微花時間思考的是,可以將「遺贈稅」的減免,和資本家的「投資」行為掛勾,也就是能夠在兩個月內提出某種金額以上的投資案者,可以特案提高「遺贈稅」優惠或完全免除之;這可以讓企業提早提出計畫中的投資,明確地激勵短期投資。
最嚴重的是,新政府上台三個月,除了搬出「愛台十二項建設」,並提出各種兩岸經貿鬆綁的政策以外,還看不到經濟發展的「旗艦計畫」,讓國人沒有一個發展的方向,連帶地無法「風雨生信心」!雖然徒靠「口號」無法治國,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藍圖」,不可能讓民間自動提出「重大投資」,特別是在「環境影響評估」早已限制了傳統的產業發展之下。我們建議政府大力發展先進國家極為重視的「智慧及創意產業」,迅速召集經濟發展會議、凝聚專家共識,提出具體計畫,發展台灣的人文及智慧優勢,以恢復當年「十大建設」的氣勢,以及民眾的信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