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自殺人雖多 台灣還是快樂島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2.18)





自殺人雖多 台灣還是快樂島



(原題目:台灣 你快樂嗎?)


 在經過一段「苦日子」之後,台灣對於國際間「快樂程度」的調查開始發生興趣。2006年英國一項「世界快樂地圖」(World Map of Happiness, WMH)的公布,以及2007年一項「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 HPI)的全球排名,都受到媒體的廣泛報導。這顯示台灣傳統上以「經濟成長」作為終極追求目標的作法,已經有了些微的轉變——台灣終於意識到經濟所得不等於幸福和快樂。


 排名居四小龍第一
WMH評比的178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排名68,領先82的中國、90的日本、103的韓國;在HPI相同的評比者中,台灣則排名84,領先88的香港、102的韓國和131的新加坡,拿下了四小龍第一的桂冠,令官方頗為驚喜。但是這兩種快樂度評比的方法有何差異?它們反映了什麼意義?為何香港和新加坡在前一種評比中超越台灣?台灣排名為何落後於每人平均國民生產(GNP)的排名(40名上下)?這些問題似乎都引不起媒體的興趣,連學界也少有關心。顯然,台灣對於經濟成長的關注還是遠遠超過了對幸福快樂的關心。雖然經濟還有不少問題,但身為國際貨幣基金會所列三十個高所得經濟體之一的台灣,仍然將手段當成目的,頗令人感到不解!
   
事實上,只要進入相關網站,就可以明白:在兩種評比中,都不是一次大規模直接調查受訪者的快樂程度所完成的。WMH的評比是綜合了全球超過100個不同的研究,以及不同國際機構出版的統計之後所做的,其一致性是可以被質疑的。而HPI的評比更為特殊,它是以環境保護的觀點,用各國耗用自然資源的多寡進行調整而得到的。因此,在WMH中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在HPI的評比中卻都大幅敗退,表現最好的先進國家是64名的冰島和65名的瑞士!原來居首的丹麥被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取代,丹麥則退到了99名;原來的前十名只有第8的不丹還能維持13名。然而,如果我們讓萬那杜的人民可以選擇移民到鄰近的澳洲或原來的宗主國英、法兩國,也許半數以上的人民會選擇移民;如果這是正確的推測,對於這些快樂評比就必須謹慎面對。
   
比較符合一致性的研究,可能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Richard Layard教授在他的名作《快樂經濟學》(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一書附錄的評比,但這份資料只有81國,調查時間從19942002年都有。台灣名列33名,似乎還不錯。但台灣的資料是1994年的,如果台灣近年的快樂度下降了,那這份資料頂多也只是「僅供參考」。無論如何,在評比中台灣領先了35的日本、44的韓國,但落後18的新加坡。只是,其他三小龍的資料都是2000—2002年期間調查的,台灣目前真相如何仍是未知。


 藍綠應提幸福對策
Layard
教授的研究結合了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哲學,他發現和快樂程度相關最大的幾個變數是: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群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以及個人的價值觀。他在這個領域的重要研究,讓他成為布萊爾首相的經濟顧問,為英國設計失業政策。如果Layard的發現可信,那麼經濟成長頂多只涉及了七個變數中的財務狀況、工作,以及健康,對另外四個因素不僅無能為力,而且還具有殺傷力,這成為先進國家過去五十年來快樂程度沒有成長的主因。關心政策的台灣學者,特別是藍綠陣營中的政策幕僚,應該投入心力,深入瞭解影響快樂的因素,以及相互間錯綜複雜的影響,才能對症下藥,提出配套的財經和社會對策,讓台灣更快樂,更幸福!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