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胡亂比較台韓經濟 |
國民黨播出一則由在台韓商批評台灣政府沒有「拼經濟」的電視廣告,引來了陳總統的不平。他舉了一些數據來證明台灣的經濟表現不亞於,甚至優於韓國,並反擊「心不在台灣」的人才會認為台灣已經在亞洲四小龍之外。筆者無意加入這場戰局,僅希望即使是「選舉語言」,也應該在真實的數據下展開對壘,而不是各舉對己方有利的數據,形成一場混戰,讓民眾得不到「真相」!
失業率高於韓國
陳總統的說明中,的確有著不小的疏失,他說2003到06年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5.05%,高於韓國的4.25%。韓國的數據沒有問題;但查證我國官方的數據,由03年起分別為3.4%、6.1%、4.1%、4.7%,平均4.58%,這和5.05%每年有0.47%的落差,不知是從何而來?如果是幕僚單位的作業疏失,這種疏失會令人相當憂慮我國的行政效率!
陳總統談到「經濟痛苦指數」,也就是「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率」,我國在七年中有六年都低於韓國。「經濟痛苦指數」是一項非正統學術的用法,在一般正常情況下是可以用來參考,但是在通膨率是負數時,就不適合使用。因為,失業率一定是正的,但是在不景氣之下通膨率會是負的,但卻會抵銷掉正的失業率,反而使淨值數據變低,讓應該是「痛苦」的不景氣反而呈現出比較「不痛苦」的淨值,情況變得弔詭。台灣「優於」韓國的這六年,正好是這種現象。其實,在綠色執政的這六年中,台灣的失業率全部高於韓國,通膨率在景氣不佳之下多半為負數,台灣的「痛苦」其實應該高於韓國才是!
陳總統在敘述「痛苦指數」時,涵蓋了七年數據,卻在比較「經濟成長率」時只涵蓋了近四年資料,可說是「匠心獨具」。如果使用2006年(含)往前的五、六、七年數據計算成長率時,呈現出來的將分別是韓國平均為4.8%、4.6%、5.2%,台灣平均是4.5%、3.4%、3.7%,台灣和韓國的成長差距就顯而易見了!
陳總統正確地使用「經購買力平減」的每人國民生產,來強調台灣優於韓國的發展;這個概念本報論壇已經闡述過數次,的確是比藍軍所用的「名目的」每人國民生產要能夠正確地反映經濟生活的品質。但是將台灣的名次自我提升到21名,就沒有必要;台灣這項數據長期超越韓國兩成是不爭的事實,只要強調這個事實即可。但是,這項成就多半是藍軍執政下的成果,綠軍沒有擴大「戰果」,其實是沒什麼可以誇耀的。
藍軍宣傳已過當
至於台灣是否已落於四小龍之末或之外,藍軍的宣傳可能已經過當。從二次戰後到今天,以「經購買力平減」的所得來看,台灣平均每人生產和香港、新加坡的差距只有縮小,而沒有擴大;而以「名目值」來看,台灣也沒有顯著惡化。如果一定要比絕對水準,應該以台北市和新、港來比較才適當,否則並不公平。
期待藍綠雙方都以更適宜的數據來論理或宣傳,而非相互塗抹污泥;這才能讓選民和社會也隨著時代而進步!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