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大溫暖」難見其效
|
不知是否受到民進黨總統初選的影響,財政部已經釋出了3年後(民國99年)將大幅調降稅率的訊息。「帶職參選」果然產生了「現任優勢」─只要讓我選上,就有這些「優惠」喔!
依據這稅改計劃,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將由40%降為35%、營業所得稅則在5到10年內逐步由目前25%降到15%,取消企業保留盈餘加徵10%的所得稅、縮小最低稅賦制的課稅範圍、降低外資股利所得的扣繳率5%、調降遺產及贈與稅率……企業家大約都感覺到「卯死了」!相關配套措施則是停止企業自動化與防治污染設備投資的抵減優惠、逐步縮減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的減稅範圍、加速推動軍教人員薪資課稅案完成立法、海外所得納入課稅等。
減稅口號難以兌現
每逢繳稅時節,民間就喜歡開玩笑說:「中華民國萬萬稅!」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則減稅計劃就比較有正當性;如果是不正確的,就令人懷疑摻雜了選舉目的,屆時恐難以兌現。
我們可用國際比較看看真相:一種簡單的粗略觀察,是看各國個人和企業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看看台灣是否太高。據世界銀行編纂的2004年資料,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全球最高的邊際稅率依序是丹麥的59%、荷蘭52%,以及奧地利、比利時等國的50%。美國是35%、日本37%、韓國36%、新加坡22%、香港17%(單一稅率);最低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等國的零稅率。和鄰國相較,我國的40%,表面上是高了些。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最低的還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聯的零稅率,最高的是民主剛果和埃及的40%。美國為35%、日本30%、韓國27%、香港18%、新加坡20%。西歐各國多在30%左有,但大力爭取營運中心的愛爾蘭為13%、瑞士更低到9%。台灣的25%在鄰國中不算高,但比起有「企圖心」的競爭者,還有「降價空間」。
但這些數據只能作為參考,實際負擔因為人民守法習慣、稅務執行鬆緊,以及消費加值稅率差異而定。實際上,台灣租稅負擔應比上述的要低很多。另一種判斷「事後」租稅負擔的指標,是所謂的「國民租稅負擔比率」,以政府徵收的總稅收除以該國的國內總生產。
赤字仍然年年增加
據財政部的賦稅統計年報,在不包含社會安全捐的統計下,台灣2003年的負擔比率為12.1%,比起最高的丹麥47.1%、瑞典35.8%等西歐國家相去甚遠,也顯著低於鄰國日本15.6%、韓國20.4%;富裕的美國也有18.8%,只有新加坡的12.8%和台灣比較接近。但新加坡政府年年有餘,我國則赤字年年增加!
如果減稅能夠帶來「大投資」,抵銷稅收的減徵,那麼這些「大溫暖」多少可以被認同。但兩岸僵局無解、三通直航無望、投資大環境沒有顯著變化、政府福利支票年年增加、人民繳稅守法習慣未有改善、官員操守似乎又未能提升之下,賦稅「大溫暖」計劃會為台灣帶來什麼後果,只能祈禱上天保佑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