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藉李安熱重振台灣電影產業 (某報社論 2013.2.28)








藉李安熱重振台灣電影產業





 















































2013.02.28
03:39 am





來自台灣的李安,再次於奧斯卡金像獎的激烈競爭中奪得最佳導演獎,令台灣各界幾近瘋狂;無論是平面及電子媒體,或是廣播、網路的討論,可能都要好一陣子才會逐漸消退。之所以讓台灣如此著迷,除了李安來自台灣、成長在台灣、念念不忘台灣外,應該也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主要在台拍攝,可能為台灣帶來難以臆測的商機和電影業的再興,讓大家充滿無限想像和期待有關。


 



然而,台灣電影事業的沒落,早已是殘酷的事實。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在2008年為台灣電影吹起了衝鋒號,陸續帶來了「艋舺」、「痞子英雄」、「雞排英雄」、「陣頭」、「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愛」、「大尾鱸鰻」等破億元票房的國片。但不可諱言的是,國人1年平均只看1部電影,其中九成是好萊塢電影,市場環境極差。國片市場近年好不容易由2007年的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13億元,但仍然只占市場總量75億元的二成,出口額更只有新台幣1億元左右;能否持續成長、恢復過去的榮景,沒有人能夠完全樂觀。


 



台灣電影市場的問題,大家都非常清楚:內需市場狹小,無法支持大製作;專注於小品藝術題材,偏離大眾市場;缺乏投資平台或媒合機制,難以籌募資金;缺乏國際合作機會,無法打開國際市場;導演、編劇和其他人才持續出走;有線電視及網路興起,加上盜版猖獗,電影人口持續萎縮。


 



從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觀點來看,當本國無法在生產製造上以低廉成本製作出更精良的產品時,最好的政策就是以進口取代。然而,從產業發展眼光來看:電影產業從影片製作、動畫製作、特效後製、沖印、字幕、剪輯、轉錄、發行、代理、版權交易、授權使用、錄影節目帶製作及發行、電影院等,涉及了許多工作;在達到一定規模下,當然有助於電視、漫畫、設計、舞蹈、服飾等產業的發展,會關係到一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衰,絕非單獨產值能夠評價其重要性。因此,在此文創當道、軟實力超越硬實力的國際環境下,如何振興台灣電影事業,以協助其他文創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朝野都必須慎思突破的要務。


 



當然,大家都看上了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沒錯,中國大陸人口眾多,約為台灣近60倍;文創中的電影、電視業,規模更是台灣百倍左右,且市場仍快速成長。若真能掌握這個龐大市場,成長茁壯之後就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特別是在2010年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已經開放台灣電影不受境外影片每年上限的規範,是好影片就有機會登堂入室大賺人民幣。


 



然而,中國大陸電影市場最大的限制條件,在於它具有文化和內容的敏感性,在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受到嚴厲的監管,稍有不慎就會被禁演或遭致其他各種處分;五花八門的規範性文件卻經常只是「規定」、「通知」或「補充規定」,而非法律,對習慣了民主自由的台灣企業而言,極可能「水土不服」而付出高昂代價。


 



然而,若捨棄中國大陸市場,繼續拓展台灣本土或海外市場,不是遇到上述市場有限,就是缺乏國際化而無力邁出海外。因此,若要爭取台灣電影的復興機遇,除了利用中國大陸的契機以外,似乎沒有更好的途徑。


 



現在,由於李安是華人,挾著兩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聲威,在華人世界當然通行無阻;加上他有意再拍部道地的台灣本土片,因此,如何吸引他帶領台灣的年輕人和歐美的高科技合作,合拍幾部可以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歡迎的電影,栽培新世代的台灣電影工作者,應該是文化部和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了。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開創兩岸服務合作商機 (某報 社論 2013.2.14)






開創兩岸服務合作商機



 




















2013.02.14 04:54 am



新年新氣象,除了在國內除舊布新之外,以海外市場為腹地來發展茁壯,當然是「小型開放經濟」無可迴避的發展策略。除了傳統上以製造業出口來帶動成長以外,如何促進服務業出口已是朝野一致的共識。然而,礙於台灣服務業者一般規模小、研發少、國際化能力不足,通常只能從同文同種的對岸開始。


 



然而,服務出口是相對複雜的貿易行為。國際分類上有四種服務貿易:一是跨境供給,如廠商在國內為國外撰寫程式;二是國外消費,如入境旅客的在台消費;三是商業呈現,如餐廳在海外設點提供餐飲;四是個人移動,如企管顧問到海外提供諮詢服務。兩岸間服務貿易,屬第一和第四類者有限;第二類已透過觀光旅遊掌握;目前談論者多屬第三類,也就是以商業呈現方式到對方提供服務。


 



國際間對服務市場都相對保護,若無自由貿易協定,則開放都僅限於世貿組織(WTO)規範下所做之局部性承諾;例如,大部分國家都不允許外人前來設立學校,除非專案特許。而即使開放,也有各種股權、雇員、營業範圍等限制。


 



兩岸開放經貿交流迄今,服務貿易重要性逐漸升高。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下,將大力提升服務業生產總值,比重從43%增加到47%。這提供服務業領先的台灣不小的商機,無論是企業、學研機構或政府,都認為應把握機會進軍大陸服務業,借力使力讓台灣服務業走上國際。


 



只是,台灣服務業要進入對岸,存在許多困難或障礙;最嚴重的有四大項:一是大陸市場不開放、規範不明確或不穩定;二是台灣企業對大陸社會環境所知有限,但卻自認了解;三是對岸人治色彩太濃、各種「潛規則」太多;四是企業體制不同導致經營認知有異、調適困難。這些問題只要遇到一項,極可能就讓經營無法持續、投資血本無歸。


 



然而,在人口眾多、經濟成長快速下,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仍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以紮實的研析和經驗的傳承來避開風險、掌握「高風險高利潤」商機;否則,蜷縮於腹地有限的台灣,又無力拓展到語文差異更大的國際市場時,台灣經濟的未來大概只能停滯不前。


 



過去,台商進入對岸經常僅考量「資本投資」的模式。然而,資本投資只是合作的最深度模式;在較低層次的合作上,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選擇,即所謂「策略聯盟」。風險較小的合作模式,是先進行小型、有限的合作,例如小型的創新經營模式試點合作、代訓門市或經營幹部、管理模式出售及移轉、企業經營診斷諮詢、協助開發管理資訊軟體等等;其優點是交易簡單明確,並可逐步了解合作者及對方市場;待對方法治環境、市場開放、社會孰悉度等時機成熟後,再思考風險較高的投資行為。


 



目前,無論是企業或政府,思考的服務合作幾乎都在於「哪些」行業可以合作,極少觸及「如何」合作的問題;其結果自然將合作導向「投資」的合作模式,導致在條件未臻成熟下即貿然投資,乃至於以悲劇收場的案例不勝枚舉。今年,ECFA服務貿易協議的完成將使雙方大幅開放市場,提供台商眾多的合作空間;在台商掌握地理和語文優勢下,可謂捨我其誰的最佳時機。政府宜和智庫及公協會合作,深入剖析各種次產業的服務流程和配件,針對可行的合作流程提供建議;進一步打造合作機會的資訊和交流平台,引導兩岸服務合作走向合宜的途徑,方能為台灣服務業之未來開拓新局。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工商時報對版主的調查研究報導 (工商時報 2013.2.6)

春節旅遊支出 不降反升


·         2013-02-06 01:19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祝菁/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商業研究發展研究院(簡稱商發院)首次針對國人農曆春節的旅遊支出作調查,顯示有87%的受訪者有國內旅遊規劃,13%預計到國外旅遊。其中每個家戶預計平均花13,558元在國內旅行、國外82,258元,國內的花費有6成跟去年相同,國外則有4成的人比去年高、4成持平,顯示,雖然年終獎金縮水,但春節旅遊支出不降反升。


 商發院首次發表春節旅遊調查,昨(5)日對外公布,結果顯示,國內旅遊同行人數以4人為多,出國則以2人為主,國內旅遊支出有6成受訪者跟去年的預算差不多、2成增加,國外旅遊支出有45.8%受訪者較去年增加、4成與去年約略相同。商發院表示,由此推斷,國人日趨重視休閒旅遊活動的生活型態,未因可支配所得減少而降低旅遊花費,且也呈現消費能力兩極化的現象。


 商發院副院長吳師豪表示,此次調查發現,42.8%的受訪者規劃到南部旅遊,不論北中南的人,都幾乎想到南部去玩,而中南部也較多遊樂區,且出遊時間大都集中在初二至初四,前10大受歡迎的景點也大都在南部。倒是也有許多受訪者提到較特殊的景點,像是溪頭的妖怪村。


 選擇景點的因素,國內旅遊以「交通便利」及「景色優美」為主要,國外則是以「沒去過、好奇」、及「預算費用」為主。


 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杜震華則提出幾項建議,他認為,春節出遊時間集中,短期規劃方向,建議飯店或民宿把住房優惠拉長,延長旅客在地的停留時間;或和台鐵、高鐵、地方型商圈合作的套裝促銷。


 杜震華也提議,熱門景點及樂園推出聯合行銷帶動商機,強化風景區及商圈管理,提高旅遊品質及滿意度。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善用新台幣的貶值優勢 (某報 社論 2013.2.4)

善用新台幣的貶值優勢

安倍首相以日幣貶值來救經濟,直接衝擊台灣與韓國,韓國已跟進,台灣的條件優於韓國,似乎可以做適當的調整。

 日圓近日在安倍首相的「安倍經濟學」指引下,以大量的貨幣發行產生了重貶,若由去年下半年起算,日圓迄今已經跌了不下百分之十五的幅度。其目的當然是要靠貶值日圓產生的低價日貨來和其競爭對手國搶奪汽車、電子、家電和生活用品的國外市場。而且設定了日圓貶值的極限是當通貨膨脹率達到百分之二時才會放手。

 日本安倍內閣之所以膽敢如此大幹,實在是和下列幾個因素有關:其一,是日本的經濟實在太糟,導致民眾不願意花錢消費,嚴重影響到經濟生產。二是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急速惡化,去年前十一個月已產生了八百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逆差,可說是史無前例。其因是美國量化寬鬆一波接著一波,導致日圓持續升值,造成貿易逆差急速擴大。其三,是勁敵韓國咄咄逼人,日本廠商的國外市場迅速消失,包括夏普、松下和新力等電子大廠都搖搖欲墜,要落入外國人手中(包括台灣的鴻海)了。

 在上述情況下,藉由政府大量供應貨幣來增加消費,並在物價上升下造成貨幣貶值,可以一方面促進生產,二方面貶低出口價格、迅速奪回國外市場,可說是促進生產、提高經濟成長的撒手。然而,貨幣數量大增導致的物價上漲在任何社會都是極大風險,是薪水族難以忍受的「痛苦指數」的主要內涵(另一個是失業率)。但是,在消費不振下,日本通膨率卻長年偏低,去年初估只有百分之零點一,接近文風不動;之前三年(二○○九至二一一)更都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負值,因此日本的確有足夠的條件來增加貨幣發行,並以通膨率百分之二為警戒值。這個通膨率,是去年全球富裕國家的平均值,也是一九九四至二○○三十年間富裕國家的平均值,設定為通膨上限相當合理。

 由於日本、韓國和台灣在多項電機電子產品和零組件處於競爭地位,日圓快速貶值立刻帶動了新台幣和韓圜跟進-新台幣在上週貶值了百分之一點四一,同期間韓圜更毫不手軟地貶了百分之二點一三。事實上,從今年以來,日圓迄今貶值了百分之五點七八,韓圜貶值了百分之三點零一,馬幣貶了百分之一點八八,而新台幣僅貶了一點七九;資訊產品和這幾國有競爭的新加坡,其貨幣也貶了百分之一點六一。

 只是,一個總體經濟不太健全的經濟體,貨幣貶值極可能促發資金大逃亡,這就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在泰國爆發的原因-追求最大利潤的國際資金會在無利可圖的貶值預期下大筆匯到國外,造成貶值幅度加大的滾雪球效果,使得該國外匯存底無力償付外債而造成國家破產。亞洲金融風暴中泰國、印尼、菲律賓、韓國最後都被迫接受苛刻條件,向「國際貨幣基金」借貸大量美元以償付其大量外債,其後在金融廢墟中痛苦重建。

 二一二年底,韓國外匯存底雖然有三一九二億美元,但外債卻高達四三六九億美元,也就是其擁有的外匯根本不足以償付外債。而且其外債是以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外債為主。韓國央行跟貶的結果,除了會讓韓國通膨率在去年百分之二點二的基礎繼續攀升以外,還可能造成資金外逃而再次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的後果。但如果不跟進日圓貶值,又會拱手讓出巨大的海外市場給日本。因此,韓國面對的困境遠遠高於台灣。台灣去年底的外匯存底是三九一億美元,而外債僅有一二七四億美元,償付所有的外債之後仍有二六三六億美元的大量存底。因此,少有游資會對台灣失去信心而在台幣貶值時迅速外逃,也就不會造成亞洲金融風暴時的「獸奔現象」。這將使得我國央行有極大的空間來進行幣值的干預,調整新台幣的價位到一個「合理」的價位。

 這當然不表示新台幣就必須「大幅」貶值,因為貶值的貨幣將造成進口成本增加,不利於下游業者和消費者。但我們的確可以放心地將船舵交給央行,請其堅定果決地掌穩船舵、順勢操作,讓台灣經濟盡速駛離此番貨幣風暴!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打造華人優質生活樂土 (某報 社論 )2013.2.3








打造華人優質生活樂土





 















































 




 





去年台灣入境旅客以731萬人次再破歷史紀錄,估計創造了3,400億元的觀光收益。政府也已設定目標,要在2015年達到1,000萬人次,讓台灣成為國際旅遊大國。如何善用這股潛在的龐大消費力道,讓入境旅客樂於在台灣消費及購物,已成為商家和政府須全力鑽研的要務。


 



要讓入境旅客購物,只要商品的製造和定價達到「物美價廉」的境界,加上適當的資訊提供或宣傳,旅客自然就會掏錢購買。至於能否讓旅客樂於在台進行生活消費-包括餐飲(大餐、小吃、飲料)、投宿(星級旅館、套裝民宿、安養中心)、玩樂(如遊樂園、景區、租車)、休閒(如按摩、水療、美容、美髮、夜店、看秀)、體驗(如選舉、捷運、24小時書店、天燈、蜂炮、跨年、追星、民國風、人情味)等,除了要看是否物美價廉,還要看消費的交通、設施、環境、服務、特色、信賴感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必須讓旅客能在輕鬆、愉悅、方便的情境下,對其休閒體驗回味無窮、樂不思蜀,願意一來再來,並廣為宣傳。


 



國立政治大學吳思華校長曾經提出將台灣建設為「華人優質生活樂土」的概念,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華人樂於來此體驗優質生活的地方。如此,台灣可以大大拓展旅遊客源的腹地-除了歐美、港澳、星馬等地的高收入華人外,對岸大陸金字塔頂端的人士也可以成為潛在客源,產生「數量推升品質、品質吸引數量」的良性循環。相較於文化差異較大的西方人士,台灣吸引華人的比較優勢當然更強。


 



在過去,對於設定如此高懸的目標,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幾十年來,台灣逐漸展現了相當有潛力的觀光優勢,近年來不斷地在國際媒體的評選或報導中散發著誘人的光芒,例如著名的國家地理雜誌、CNN、紐約時報等媒體,接連出現台灣擁有全球最佳的日月潭自行車道、值得冬遊的高鐵、最美的北投公共圖書館、最好的咖啡館、最值得到訪的旅遊標的、最值得嘗試的小吃、最值得看跨年煙火等等報導;連新加坡報社高層都撰文盛讚台北乾淨有序、民眾公德心高。歸納這些報導,結論就是台灣已經成為一個良好的生活所在,值得外地人前來欣賞、體會。吳校長為台灣設定的目標,的確有了實現的可能。


 



然而,在這些條件基礎之上,如何過渡到「華人優質生活樂土」,其實還滿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全球都在進步,進步不夠快的就是在退步,會成為全球競爭下的失敗者。政府和企業應該設定的追求目標,不宜停留在創造多少入境旅客數,應該在於他們願意在台灣停留多久、享受多少休閒、花費多少購物支出。例如,如何讓再次入境的旅客願意在台灣「加倍」停留時間,深入體會、享受台灣的風土民情。如果真能做到,那就是讓目前平均入境旅客停留一周的時間加倍到停留兩周,從事接近於Long Stay的旅遊模式。


 



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並不是辦不到,例如只要旅客分別在北中南東4個區域分別待上三天半,自然就可以達成,而旅客是否願意在4個區域分別待上34天,可以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企業今後的挑戰。我們認為,台灣各區域都有極高潛力,分別發展出34天的行程,讓入境旅客們幸福滿載。近年來,許多星馬旅客為了體驗台灣的民宿和景觀,每年樂此不疲到訪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香港爆紅之後,來台的港澳旅客更可說熱到爆,台北東區和西門町的大街和巷弄之間到處都聽得到廣東腔的國語。


 



我們無須好高騖遠,更不必妄自菲薄;只要擬妥計畫、築夢踏實,台灣終將成為「華人優質生活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