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五都選舉的財經效果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11.29)

五都選舉的財經效果


 台灣的「五都選舉」已經結束。表面上,執政的國民黨以三都勝選贏得了「面子」,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以四十萬票的選票多數獲得了「裡子」;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會對財經的發展產生一些複雜的影響,值得我們思考與因應。

 不少人認為「五都選舉」是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其結果將直接對總統大選產生絕對的影響。但其實兩者之間差異還是不小「五都選舉」談論的全國性議題到底還是有限,而且候選人的個人特質和各種經驗還是主導選戰走向的主要因素,使得它和總統大選之間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然而,五都選戰之後各都的施政作為,以及選民支持政黨的慣性,或多或少還是會在不久之後的總統大選中發酵,這使得兩黨(特別是執政黨)不可能不對此次的選舉結果戒慎恐懼、惕勵以對,使得這場選舉的結果不能不對未來的財經走向產生一些影響。

 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由中央政府負責的全國性財經動向。基本上,由於選舉的結果對目前的政治版圖沒有劇烈的影響,執政黨持續獲得多數席位,使得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消除,會使得最近收手離開的國際資金快速回到台灣的資本市場,促使近期呈現停滯狀態的台灣股市繼續看漲。目前已經有投顧專家預期台灣股市將可上看九千五百點,比起目前的八千三百點大幅成長一千點以上。然而,我們認為台股短期內雖有上漲的條件,但未來漲幅的多寡還要是要看未來經濟的表現。如果全球景氣回升的情況持續不變,讓台灣繼續搭上全球景氣復甦的順風車,則當然有可能續往萬點邁進,否則,大盤維持在目前的狀況也是合理的現象。

 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外部重大因素,除了全球景氣狀況以外,當然還有兩岸間的經濟關係。如果執政黨有能力掌握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讓台灣繼續搭上彼岸的這班順風車,那麼台灣經濟前景自然會比較樂觀。而目前影響兩岸經濟運作的最大因素還是「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發展。雖然今年六月底簽署的已經生效,早收清單的幾百項貨物將從明年初開始分兩年三期免除關稅,十項上下的服務業開放也相互開放,但絕大多數貨物貿易的內涵以及諸多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在近期內展開。執政黨表面上在五都勝選,使其能夠維持這個開放的方向。然而,在野黨的選票增加並且領先執政黨,也對這樣的兩岸貿易開放談判投下些微的變數,促使執政黨必須更為謹慎地從事此項貿易談判。易言之,執政黨必須更謹慎地進行兩岸貿易開放的談判,以免其結果造成選票的進一步流失,危及總統大選的結果!

 然而,如果執政黨能夠善用「選票流失」這個「有利條件」來和對岸談判,獲得一個對台灣整體而言更為有利的結果,那麼這個「選票流失」的情況反而可以成為執政黨在兩岸經貿談判上的重大籌碼,來爭取台灣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而在台灣本身的「所得分配」問題嚴重、房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執政黨如果想在選票流失嚴重的「南二都」獲得止血效果、對中部地區選票逐漸惡化的狀況加以扭轉,並且在獲勝的「北二都」保持或擴大戰果的話,如何讓底層民眾獲得經濟的改善,又不讓中上層的民眾喪失支持的熱情,已經形成相當嚴峻的挑戰。如果經濟持續回穩,那麼執政黨可以運用的資源增加,則更為有效的「所得重分配」計畫和南部地區的重大發展規劃應該會受到重視,藉以扭轉執政黨長期以來「重富輕貧」、「重北輕南」的政策取向,並確保總統大選不被「翻盤」。但是否真能做到這樣的改變,則還是一個問號。

 總而言之,「五都選舉」的結果讓執政黨和在野黨大體上都「通過考驗」,台灣的財經大勢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並且對台灣的財經現況產生正面的影響。但由於「北藍南綠」的態勢更為穩固,而且「綠地」更為蓬勃發展而頗有超越「藍天」的態勢,對於執政黨在「所得分配」和「南北均衡」兩方面的政策取向產生了更大的壓力。如果執政黨有魄力藉選舉結果突破現行僵化的財經政策,提出全新的施政思維,則對於執政大局將會有顯著的助益。否則未來的二一二年我們極可能看到財經狀況不錯,但執政黨卻失去政權的結果!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官方該調查「幸福指數」了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0.11.22)

<經濟人語> 官方該調查「幸福指數」了(杜震華)


20101122蘋果日報



根據報導,英國首相卡麥隆已經要求國家統計局擬定一套測量人民「總體幸福感」(general wellbeing)的方法來產生一套數據並定期(可能是每季)公布,以評估英國人民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幸福感,作為英國政府進行決策時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如果一切正常,明年春天就會完成問卷設計並開始調查。其實,法國總統薩科奇去年也已經宣布,計劃將國內人民的快樂程度用來評估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加拿大也正在研究實施類似制度的可行性。事實上,「幸福指數」或「快樂指數」的調查在西方先進國家早就受到重視:美國全球價值調查(World Value Survey, WVS)長期研究多國人民的主觀幸福感受;近年英國「新經濟基金會」和「地球之友」也公布偏重環境保護的「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 HPI);國內主計處也在87-96年期間在「社會趨勢調查」中調查國人的幸福感受;但沒有比較詳細的調查,之後也已經停辦。


 


景氣好不等於幸福


 


一直到2008年中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台灣首次較為完整的「幸福指數」調查才由一個新興的NGO(非政府組織)「台灣競爭力論壇」公布,並且在2009年中公布第二次的調查結果。兩次調查的結果竟然發現在金融海嘯衝擊之下,人民的總幸福感受是提升的!這似乎說明經濟景氣與否對幸福的影響可能和一般的直覺有異,值得長期調查追蹤,並根據不同區域、縣市、議題調查,作為政策施為的參考;如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將它作為勞工就業政策的參考一般,有其相當的重要性。可惜在資助企業受到景氣衝擊之下無法繼續支持,迄今還無法看到「台灣競爭力論壇」公布今年的調查!





但是一個有智慧的政府,不應該坐視如此有價值的調查中斷,或者是由民間NGO有一搭沒一搭地辛苦進行。由於涉及人民幸福感受的因素不少,包括家庭關係、婚姻關係、經濟狀況、社會互動、所得分配、居住環境、教育環境、交通狀況、民主參與、政治清明、兩岸關係、政府效能等等,都會影響到民眾主觀的幸福感受,甚至關係到選舉結果。20002004年的台灣大選,基本上都無法單獨由經濟表現來解釋;如果有這種調查,極可能就可得知為何有那種選舉結果。



聰明的政府當然應該利用「執政優勢」按時調查、公布結果,據以擬定政策影響民眾的投票。只要是客觀的調查,學界當然會進行相關的研究,其成果更是無價的資產,可以協助整個國家建構一個更幸福美滿的社會!

 


生活感受才是關鍵


 


不僅是中央政府該做,地方政府也應該每季或每半年進行調查,了解民眾對於「在地生活」的幸福感受,並弄清楚「幸福」或「不幸福」是來自何處──是道路不暢順、平坦?是公務員服務態度不佳、經常遭到刁難?還是路燈經常不亮、紅綠燈老出狀況?或治安不佳出門提心吊膽?還是巷道常被路霸佔用?這些調查既然是由公帑進行,就應該對社會公布,接受民意監督並自我鞭策,成為一國或一地進步的動力來源!





吳院長特別強調「庶民經濟」,請由最能夠了解庶民需求的「幸福指數」調查開始!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美國印鈔票救景氣的後果和台灣的因應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11.14)

美國印鈔票救景氣的後果和台灣的因應

 金融市場已經全球化,美國大量收購公債,釋出美金,有利美國出口,但衝擊他國的經濟,台灣應早日規劃對策。

 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展開了第二波的「量化寬鬆」政策(QE2),預計在本月到明年六月底為止收購六千億美元的公債,引發全球的抨擊。這個政策的邏輯和影響巨大,值得吾人關注。它也對政府金融單位施加了巨大壓力,必須妥為因應,以免淪為美國景氣復甦的「代罪羔羊」!

 傳統上,在景氣蕭條的時候,政府的政策選擇有兩種:一種是財政政策,另一種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常是由政府舉債來擴大支出,造成整體需求增加而讓景氣復甦。「貨幣政策」通常則是透過幾種方式來增加「貨幣供給量」,貨幣數量增加之後銀行體系可以提供貸款的貨幣數量就會增加,利率也就會隨著下降。而廠商就會增加貸款來投資、消費者也會增加消費,造成景氣的熱絡。這些都是經濟學教科書上的教材,所有唸過經濟學的學生都相當熟悉。

 然而,這種傳統的經濟理論,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中已經發生變化。在一個金融市場並未國際化的情境下,貨幣數量的增加通常會讓「國內」的廠商增加借貸來進行投資,促進「國內」景氣的復甦。但是在一個金融市場已經「全球化」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增加的貨幣數量可能因為其他國家的獲利機會較好,而資金在國際間的進出也沒有什麼管制之下而流到他國投資來獲利,不再像過去一樣投資在本國的產業。而大量的貨幣瞬間流向某些國家時,當然會造成這些國的貨幣升值,流出國家的貨幣相對貶值的狀況。

 因此,大量增加貨幣而且讓貨幣流出的國家,極可能因其匯率相對於貨幣轉入的國家貶值,因而在相當的程度上有助於該國的出口。而這當然也不利於升值國家的出口,形成了一種「以鄰為壑」的現象。此外,這些短期間大量流入的資金,會尋求各種有利的投資標的來進行投資,當它們進入房市就炒高了房價,進入了大宗物資就炒高了商品價格,流入股市就炒熱了股票價格,使得流入國面臨了通貨膨脹的嚴重威脅,以及未來這些大筆資金獲利了結時可能產生股市或經濟「泡沫化」的壓力。這就是目前各國擔心美國聯準會收購公債、釋出貨幣,將使大量美元轉進他國造成他國匯率升值、影響出口和經濟成長的原因。巴西、中國和德國已經對美國大加撻伐,批評美國挹注銀行體系現金將會危害全球經濟!

 美國在去年(二○○九)三月提出了第一波的「數量寬鬆」貨幣政策,規劃在一年內收購一.一五兆美元的國債和抵押貸款債券,這其實也炒高了美國公債的價格,降低了美國公債的收益率,波及其他持有美國政府公債的國家。而如果美國的物價因為貨幣數量大增而提高,也就是「通貨膨脹」加劇時,美元也會跟著貶值,手上握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不管市政府持有或民間擁有,都面臨了「資產減少」的後果。因此,美國的「數量寬鬆」政策迫使其他國家必須嚴密監視其帶來後果,也讓中國等握有大量美元外匯存底的國家提高其他種類的貨幣來組成其外匯存底,避免美元貶值帶來資產縮水!為了抵制美國的作法,不少國家也採行相同的「印鈔票」作法來抵銷貨幣升值,其結果將造成全球性通貨膨脹,有專家甚至預測「全球經濟末日」將在二一二年到來!

 我國的經濟體質相對於競爭對手向來還算不錯,當然吸引了許多「投機」的國際資金想流入尋求獲利機會,但上述的種種負面的副作用也難免,使得央行戰戰兢兢地要和這些「游資」對抗,至少使其無法獲得極短期的匯率撥動利益,而放棄台灣作為其投機或短期投資的標的。例如目前在每日新台幣升值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央行會在外匯市場閉市前硬是大量供應台幣,將台幣拉回沒有升值甚至貶值的狀況,干擾游資認定可以在台灣的外匯市場獲利的預期。這應該對減少游資進入台灣有效,也為央行總裁帶來「七A」(連續七年被評為A級總裁)的封號。

 然而,這種在尾盤時突然讓台幣大量貶值的作法,和新台幣在整個交易期間的真實匯率完全脫勾,會形成兩種不同的匯率(盤中和盤尾),妨礙一般廠商的國際報價,不是一種正規和合理的作法。既然巴西已經開始對外資徵收「托賓稅」(諾貝爾獎得主托賓提出對熱錢課稅),對外資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課稅,且稅率已由百分之四調高為六,韓國也準備在明年一月跟進的情況下,我國央行可以考慮跟進。稅率高低可以研究,但這才是正規作法。

美國這個全球巨人正以全球為代價來爭取復甦,我國真的得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