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提高健保費率要有配套措施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11.26)

提高健保費率要有配套措施


 


    衛生署計畫在年底選後調漲健保保費,由目前費率占投保薪資的百分之四點五五提高到百分之五點一三。一個月薪四萬二千元台幣的上班族保費每月將提高七十三元,而薪資為十五萬元的高階主管將多繳二二九元。我們認為,衛生署只有在提出適當的「配套措施」,杜絕健保的各種浪費之後,才可以選擇提高保費;否則就是違反「庶民經濟」的基本理念,在吳內閣想要消除「十大民怨」的此時此地,反向對吳內閣的施政績效扯後腿!


    「全民健保」在民國八十四年實施迄今,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其成效大致受到肯定。在實施後的十年中,台灣人民的平均壽命產生了明顯的提升,男性由實施前十年年均成長百分之一點五七提升到百分之三點五六;女性也由百分之二點六一提高到百分之三點八四。當然,平均壽命提高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種,但健保的實施絕對會是一項顯著的原因,其貢獻難以抹滅。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施健保是要花費資源的,除了受益人本身平時要繳交健保費用以外,政府和雇主都要承擔部分保費。即便如此,全民健保的財務卻一直是個問題。在開辦時的費率為投保薪資的百分之四點二五,迄今十五年間只提高過一次,是在民國九十一年九月調漲為百分之四點五五;但是健保財務還是每下愈況,目前每天開門就要虧損七千萬元,每個月虧空二十億元。去年底的財務虧損二百八十億元到今年底將達六百億元;誠如衛生署長所言,若無法改善財務狀況,十年內健保一定崩潰!


有人認為,和全球主要國家比較,台灣健保的保費相對偏低,因此調漲是合理的。這種說法舉出,台灣醫療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六點一,低於美國的百分之十五點三、加拿大的百分之十,甚至日本的百分之八點一。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除非醫療服務的內容和品質相同,否則無法直接比較。台灣目前健保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因為許多新藥無法給付,而且醫療品質也受到詬病。此外,新加坡的醫療支出低到百分之三點三,其平均壽命也高於台灣,可見醫療品質和其支出並沒有直接相關,端視如何有效運用醫療資源。


眾所周知,弭平財務虧損的方法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開源」而另一個是「節流」;必須要雙管齊下才會有效而且合理。將健保費率提高到投保薪資的百分之五點一三,的確可以提高保費收入一年近四百億元,使健保財務趨於健全。然而,這只涉及了「開源」的部分,尚未涉及「節流」的努力。目前的健保制度在「節流」部分仍有許多待改善的地方,包括各縣市積欠健保補助款還有六百億元之多未能追回;不少真正有錢人所交的健保費用仍然極為有限,造成所謂「林志玲現象」-極高收入者的保費和市井小民相同;醫院進藥折扣造成的「藥價黑洞」仍然未能獲得有效改善,使得大醫院的「利潤」極高,卻又因為「非營利」而不必繳稅;各醫療院所詐取健保費用情況仍然相當普遍,三天兩天就有新聞上報;健保IC卡可以追蹤病例來杜絕重複檢驗、求診的效果完全未能採用,乃至於重複檢驗和醫療的浪費行為極為嚴重!


在上述的問題沒有獲得有效杜絕之前,衛生署就冒然以最簡單,但最容易激起民怨的「調漲健保費」來解決問題,顯得十分勉強;而且和吳內閣要追求「庶民經濟」、消除民怨的施政目標剛好背道而馳。顯然,衛生署並沒有足夠的行政效率來支持吳內閣的施政!


我們強烈呼籲行政院,只有在上述適當的配套都能獲得適當規劃之下,新的保費方案才能夠推出。而這個新保費方案,就是檢驗新內閣施政的第一道考題!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簽署ECFA我們準備好了嗎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9.11.16)

<經濟人語>:簽署ECFA我們準備好了嗎(杜震華)


20091116蘋果日報


 


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且即將上桌談判,毫無猶豫、遲疑的時間。這種在時勢逼迫下不得不面對貿易協定的窘境,是令人忐忑不安的。奈何,台灣已虛擲十年光陰,只有倉卒上路了!





如果在貿易協定的簽署上要準備就緒的話,至少要做到幾件事情:其一,是要教育民眾和官員,讓他們充分了解「自由貿易」是對所有參與者有利的事。其二,是要對現有全球的自由貿易協定內涵和趨勢都有充分的理解,以做出最有利的規劃。其三,是要對簽署協定擬定適當策略,才能按部就班地逐步推動。其四,對於貿易協定帶來的產業衝擊要有周詳計劃來加以因應。其五,是要對官方的諮商代表,施加完整的談判訓練。

 


就教育官民而言,台灣除了在為加入世貿組織,貿易大門必須開放時,曾經告訴民眾必須要和其他國家「公平貿易」以外,幾乎從未努力告訴民眾:自由貿易是對台灣有利的;透過產業調整,專業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將帶來更快的經濟成長。而且,彼此開放貿易對台灣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一定會帶來相對更大的獲利。由於理解不足,遇到貿易談判時,官員和民眾都缺乏信心,甚至容易受到煽動!


 


其次,自由貿易協定雖不是陽光底下的新東西,但卻是在90年代後才大行其道的;其範圍和內涵和傳統的協定有極大差異,國內對它的理解和研究遠遠不足,乃至於新政府上台後要推動簽署CECAECFA時,才發現國內的「專家」也大多「專而不精」,和對岸官方擁有五百人以上的智庫相互對照之下,可說是瞠乎其後。


 


國內談判專家太嫩


 


再次,就現有的協定看來,對岸對簽署貿易協定一事,有相當高明的規劃,充分顯示出「先易後難、由近到遠」的穩健。我方除了和對岸簽署是基於經濟需要以外,其他的簽署目標(如美、日)可說是高度政治性--「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的結果,極可能「吃緊弄破碗」,弄得一身腥之後還修不到貿易協定的正果!


 


接著,貿易協定涉及萬種產品和千種服務,每一項都必須進行深入的成本、價格調查分析,才能判定如何進行自由化和市場開放。我們竟然便宜行事,憑藉著看似複雜,其實過於簡略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就去進行談判諮商,除了唬唬不明就裡的行外人外,只會讓行內人冷汗直流!


 


對於第四點,從推動ECFA迄今半年以上,還沒看到官方提出清楚而令人安心的產業輔導方案,除了反對勢力繼續炒作,支持者也不知如何解圍;行政效率低落可見一斑。


 


而就第五點而言,我國財經官員不僅在ECFA的談判中要面對身經百戰的北京對手,未來繼續和其他國家談判時也是要面臨經驗豐富的談判高手,而我們負責談判的人員往往是涉世未深、經驗有限的年輕人,能否勝任令人擔憂。


 


ECFA談判即將上場,我們不禁要問:簽署ECFA,我們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版主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對於台灣用英語教學看法 2009.11.16

台湾要拥抱世界 急需提升英语


2009-11-16


沈泽玮 特稿


台湾近来积极与世界接轨,高雄办世界运动会,台北办听障奥运会等国际性赛事,明年台北还举办世界花博会。外国人来了,外国流行品牌和外国饮食文化也充斥台湾的购物商场和大街小巷,不过,外语或英语却始终无法进入生活中。


  英语化不必然带动国际化,但英语却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台湾长期以中文为主要工作和生活语言,在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当中,享有绝对的中文优势,但单语运作环境,却也成了台湾拥抱世界的一个障碍。


  接受本报访问的人力业者担忧,如果台湾人的英语(台湾称为美语)能力无法提升,未来两岸签署ECFA后,两岸人员流动更加频密,台湾的白领阶层很可能因为英语能力不如大陆白领,而丧失竞争优势。


  为推动台湾国际化,英语很溜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多次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他的思维明显有别于前朝陈水扁总统执政时期,把语言政策的重心放在母语上。


  上周,马英九在治国周记中,以大学国际化,世界走进来为题,表示希望台湾开设全英语的大学学程,不仅可培养台湾学子的国际观以及厚植外交的软实力,同时也能纾解部分招生问题。他指出,新加坡、香港或欧洲学校,尤其是非英语系国家,要把校园国际化也是用英语学程来吸引外国学生。


  马英九祭出了“Study in Taiwan”的计划,把外交部提供给外国学生来台就读的经费增加1亿元(新台币,下同,约430万新元),希望能把外籍生的比例从现在的1.3%提升到2.6%


  不过,受访的学者指出,马英九的理念固然好,但这个梦想恐怕很难实现,因为 单是 老师备课、学生听课,本身就是一大考验。


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华说,这个学期他有一门课是用英语教的,所以这个学期过得很痛苦,为了两个小时的英语课,花了不只十个小时在备课。杜震华还指出,他曾经听研究部的学生说,在上英语课之前要预习,不预习就全部听不懂,有预习也只能听懂七八成,没有办法完全掌握。


  政治大学国际合作事务处主任陈树衡在受访时也说,在英语教学的课程中,有学生反映,老师的英语,他们听不懂。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杨景尧也坦言:用英语来教学,有几所学校办得到?政府有什么鼓励?


  学者也指出,台湾是单一民族的社会,欠缺推动英语教学的环境,而所谓大学国际化,也只有少数的精英大学做得到。一般大学最后能吸引到的外籍学生很可能就是大陆学生,或是比台湾落后的非洲、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而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金发碧眼的老外


  如果说要留住台湾的好学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受访学者都认为,比较直接的方式是,让他们到海外去做短期交流,要在台湾学府里硬推英语课程,效果估计不很理想。


  无法创造英语环境,学者关注台湾人才和脑力可能因此流失的问题,而人力业者则担心台湾人因为菜英文,而失去更好的工作机会。


  根据1111人力银行与ETS台湾所公布2008年全球考生多益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成绩统计报告,台湾人的英语平均测验总成绩不但不如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还远远落后印度、菲律宾、土耳其等国家。


  问题是,虽然英语沟通能力不强,可是在104人力银行线上的所有全职工作机会中,却有将近一半(47.5%)的职缺要求英文能力。如果求职者想应征主管职,注明为中阶主管职缺中,要求英文能力的约有67%,如果应征的是高阶主管职,要求英文能力的更是高达75%


  104人力银行行销总监邱文仁在受访时解读说,这些数据显示,你不懂英文,在台湾当然还是可以活得很好,但是你的工作机会会少一半


  她说,和新加坡比起来,英语在台湾并不那么普遍,可是台湾其实是IT岛,有50%的产业和IT相关,IT产业其实最需要用英语的。比如说,台积电,虽然它是台湾的公司,可是公司机器的使用手册是英文的,公司的顾问是印度人或美国人,客户是美国人或欧洲人。


  而随着世界更加全球化、两岸要签署ECFA,邱文仁指出,英语的重要性只会不断提高,它是一个入门票、一个基本功夫,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


邱文仁说:“ECFA签订之后,两岸求职者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这场竞争大部分在精英和白领的竞争,就我对中国大陆年轻人的了解,他们白领精英的英文是非常非常好的,未来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职缺,它需要英语能力的,他英文比你好,你很可能就占下风。


  邱文仁以上海为例说,当年的十里洋场现在是世界前几百大企业人员的聚集地,台湾年轻人其实有很多的专业技能可以去竞争,但却可能栽在英语不如大陆人。


  台湾近来积极与世界接轨,高雄办世界运动会,台北办听障奥运会等国际性赛事,明年台北还举办世界花博会。外国人来了,外国流行品牌和外国饮食文化也充斥台湾的购物商场和大街小巷,不过,外语或英语却始终无法进入生活中。


  邱文仁认为,除了不断灌输人们不懂英语的危机感,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到一个有趣的学习方法,像减肥那样,要持续下去


  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华则说:英文弄得再好,台湾也强不过香港和新加坡,他们也懂中文,不过他们的中文又没有台湾的学生那么好。中国这个市场在2030年就世界第一了,倒不如继续保持中文的优势,英语做到可以和老外沟通,当作大陆与西方的中介人。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馬總統得諾貝爾獎不是好事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11.12)

馬總統得諾貝爾獎不是好事


 


    監察院長王建煊先生日前表示,馬總統推動兩岸和平的善意有機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此言一出,不僅讓馬總統感到尷尬,也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我們認為,馬總統如果是在兩岸現況之下獲獎,將進一步糟蹋諾貝爾和平獎的價值;而如果心懷獲獎的企盼,更可能為台灣帶來不幸,做出斯言斯想的任何人都應該到此為止,以免傷害了台灣的未來!


    首先,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對此事發表意見,唯獨因為馬總統提名而擔任監察院長的王建煊沒有立場對此事表達意見,即使是轉述國際媒體的看法。換個角度就可以理解這種簡單的邏輯:如果和陳前總統關係密切的馬永成先生,在幾年前宣稱陳前總統因為確保台灣主權、抗拒中國威脅,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話,藍營的朋友一定會說他在「拍馬屁」、「令人噁心」。同樣的道理,因為馬總統的提拔才由「平淡回歸絢爛」的王建煊,根本不宜發表這種議論。更何況,王院長過去這段時間,長期在中國進行「慈善事業」,卻未見他在台灣遭遇大型災害時有具體的類似表現,其政治立場難免引發議論,更不宜做此表態!


    其次,諾貝爾和平獎是一個越來越奇怪的獎項。它經常受到政治利益、強國或集團的價值觀影響,做出具有爭議的決策。例如,一生為印度民權奮鬥的甘地,即使五次獲得提名,卻沒能獲得和平獎。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一九七三年因為推動簽署「越南和平協定」而獲獎,但南越旋即被北越撕毀條約加以併吞。二○○○年南韓金大中總統因為推動南北韓「陽光政策」而獲獎,但今天兩韓還是劍拔弩張、海軍相互開火。美國歐巴馬總統上任不到一年竟然獲得該獎,不僅自己感到汗顏,連美國媒體都在討論該筆獎金要如何使用才不會感到尷尬。許多人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是為了要「套牢」歐巴馬的外交政策,不希望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動輒用兵,才會迫不及待地將該獎頒授給歐巴馬。因此,國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人會認為該獎項頒給一位政治人物時,是真正在授與一種為世界帶來真正和平的桂冠!


    我們如此評論,並不是要將諾貝爾和平獎貶抑到一文不值,也不是不樂意看到台灣的領導人有機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只是,在對岸還有上千顆飛彈對準台灣,而且在國際上仍然處處打壓台灣的情況下,如果諾貝爾和平獎會仿效「兩金會」,因為「馬胡會」就將該獎項頒授給馬總統和胡錦濤的話,只是在為「一年不如一年」的和平獎增添最新的註解而已,絕對不是在增添馬總統或胡主席的光彩。而如果馬總統的兩岸政策,因為「有希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而一味地去遷就北京、只為了有機會造成「馬胡會」的「完美結局」的話,就會將台灣的前途置於極高的風險,可能嚴重傷害台灣人的尊嚴與利益;這反而是在耗損諾貝爾和平獎的意義,不是在促進世界的真正和平。


    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定要在北京真正平等、有尊嚴地對待台灣,讓台灣安全、樂意地和對岸往來的情況之下,獲得的這個獎項才是有意義的。僅僅因為兩岸關係改善,領導人有機會相見,這只是和平的開始,談不上什麼成績,根本不足以頒授適格的和平獎,這就是為何歐巴馬會感到尷尬的原因。因此,任何人在目前兩岸關係改善還算太早的階段,就去慫恿馬總統獲獎的思維,其實極可能是在傷害台灣的未來。因為這會造成北京誤判,以目前這種不對等的姿態對待台灣就可以了,而且還可以和台灣共同獲獎!天底下如果有這種道理,台灣人對這種世道將會更加怨懟,國家也將更難以團結!


    因此,請王聖人和馬總統千萬要忘掉諾貝爾和平獎,有尊嚴、有骨氣地從事兩岸和平的發展。真正的和平獎,將會由人民來頒發給你,只要你真的夠格!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中央通訊社報導版主〈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9.11.13











杜震華:ECFA有機會鋪陳兩岸政治統合基礎
20091113 20:51:28 小型字 中型字 大型字

(中央社記者劉正慶台北13日電)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杜震華今天指出,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後,兩岸將有機會透過更緊密的經濟和社會交流,鋪陳政治統合的基礎。

杜震華在「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指出,ECFA可以讓兩岸今後的貿易有一個時程、內涵和範圍的框架,加上陸續諮商獲得的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可以讓兩岸貿易在10年內穩定的逐步邁向自由化。

結果是,10年後兩岸的貿易和投資,大致上會和「國內貿易」類似,也就是雙方的產品可以在彼此的領域內,無障礙的自由銷售。

在題為「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與兩岸經濟整合的關係」論文中,杜震華表示,兩岸經濟逐步整合的結果,是否會造成「政治統一」?目前不會有確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岸社會將大幅整合,包括更多的兩岸通婚和交往。

不過,依照歐盟的經驗來看,有時自發性的社會整合不見得會造成快速的統一,因此,杜震華認為,除非中國大陸能夠在政治和經濟發展和台灣接近,免除台灣人民的恐懼和疑慮,否則台灣人民可能還是會選擇維持現狀,直到「統一」可以帶來明顯的利益,卻不必付出任何顯著的成本為止。

杜震華建議,只有兩岸在政治和經濟上逐漸趨同,讓統一的效益遠遠大於統一的成本時,兩岸人民才會同時選擇統一,而在這種情況下,統一或維持現狀的選擇,應該是經濟上市場擴大、交易成本的降低等,而非政治上一方壓迫另一方的征服或剝削。

他認為,身處現狀下的兩岸政府和人民,應為這種長遠的良性發展提供助力,努力追求一個完全自由貿易的兩岸經濟環境,而不是僅僅關照自身一時一地的短期利益,傷害了透過ECFA來追求自由貿易、社會融合及和平發展的有利機會,這樣才能及時掌握兩岸長遠生存和發展的難得契機。9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