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DRAM產業可以回歸市場機制了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4.29)

DRAM產業可以回歸市場機制了


 


    台灣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在「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召集人宣明智先生傳出「倦勤」,又被經濟部長尹啟明勸服「不辭」之後,又面臨了關鍵時刻。我們呼籲經濟部審慎思考讓產業回歸市場機制,不必繼續扮演少數寡占廠商的抒困的「預備金庫」,到頭來卻落得「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兩難窘境!


  台灣DRAM產業目前擁有五家廠商,分別以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的技術進行記憶體的生產。由於投資金額龐大,在銀行借貸了數千億元台幣的巨額資金,就業人數也達到兩萬多人。在記憶體價格偏高之時,各廠獲利豐碩;不僅員工分紅可觀,老闆們也風風光光,羨煞人也。但是,這個產業的供需和價格巨幅波動,無法熬過低價者只有退出市場。國內的茂德公司,目前就在生存線上載沈載浮,沒人能夠確定其「預期壽命」有多長!


    兩年多前,DRAM產業的主產品1GbDDR2的市場價格為五到六元美金,當時的生產成本約為三美元左右;到去年底的價格狂跌到一美元,生產成本卻在二點五美元以上,嚴重的虧損讓廠商無以為繼;德國西門子公司所投資的奇夢達最近終於不支倒地,台灣則在政府關切之下,成立了「台灣記憶體公司」(TMC),準備由政府以「國家發展基金」投入三百億元台幣,進行跨國的企業整合,讓台灣取得先進國家的技術,一舉獲得再生發展的機會。經濟部找到業界受到尊崇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先生出任召集人,企圖為台灣的記憶體產業打開一條新路。


  然而,各方對此方案的看法不一。業界有人高姿態地批評這個「空殼公司」,既無技術又無產能,只有政府出資的區區三百億元,憑什麼能夠出面整合業界?當然,也有高度虧損之下的廠商姿態放低,願意配合政府加入這個「集團」,以獲得技術和可能的「抒困」基金。連擁有技術的日本爾必達公司,都以完全配合的姿態,表達了合作的意願。但是美國的美光公司和合作的台灣企業卻以高姿態拒絕了這個策略,顯示其「江湖雖險,不必相送」的氣概。於是,原來樂觀的「台灣記憶體公司」已經去掉了半條胳臂,難以對抗韓國三星和海力士的攻勢!


  只是,到了三月下旬,業界突然發現「燕子飛來」,在減產和德商倒閉之下,庫存去化加速;預期第二季將完成去化,第三季起將出現「大缺貨」,屆時價格將會「漲很大」;連嗷嗷待哺的茂德公司,也在此刻獲得了銀行抒困的救生圈!於是,可以想見業者面對「台灣記憶體公司」的姿態,又是另一番景象。在這種背景下,「台灣記憶體公司」宣明智召集人被傳出「倦勤」之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報曾經為文指出,幾百億元台幣的巨額資金,是全民的血汗錢;除非極有把握可以回收,否則難以接受這種巨額抒困。此時此刻,我們還是要求政府進一步審慎思考,市場是否已經恢復到不必接受政府的協助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政府縮手的時候,沒有必要繼續「淌這趟渾水」!比起其他各種傳統產業,DRAM產業是一個高科技、高風險、高報酬的產業;其參與者是社會的「優勢競爭者」,不見得需要國家的特別支援;大可以將寶貴的資源投入更需要照顧的弱勢產業和弱勢族群。高科技產業既然對政府的「援手」並不領情,也沒有意願進入整合體系,沒有必要為其利害「博命演出」!畢竟,這個產業獲得暴利的話,受益的主要是少數人,受害的話也是如此。既然如此,國家資源就應該投注在更多人受惠,受惠後會有更多人間接受益的產業才是。


  我們對經濟部和宣明智先生的努力和理想加以肯定,但更關切國家所有資源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只是,目前看起來,DRAM產業已經不是首選!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王雪峰可促成政黨和解 (蘋果日報 論壇 2009.4.17)

王雪峰可促成政黨和解(杜震華)


2009年04月17日蘋果日報










前立委王雪峰失業「拾荒」,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趙元彬攝 圖片: 1 / 1



曾經擔任過三屆立委,也是民進黨「漂亮寶貝」的王雪峰女士,和醫學系出身的先生在新店山區「以拾荒為業」。不管這條新聞是真、是假或是誇張,對於關心國是的民眾,以及諸多民意代表而言,恐怕都是難以接受的「驚悚新聞」!



這條新聞令人驚恐之處,當然在它活生生地詮釋了「囂張沒有落魄長」這句話的對照性人生諷刺,也對許許多多經常扭曲常識與人性,在政治舞台上虛張聲勢、張牙舞爪、博取版面的政治人物,做出了最直接的警示。




道盡政治現實冷暖
不管曾經在政治舞台上有多麼的風光,也不管曾經擁有台大活躍的學運經歷或醫學專業背景,只要離開了自己的專業太久,或淡出了舞台之後,勢利的朋友們逐漸遠離,專業又早已生疏,到頭來「高不成、低不就」,竟然連一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這就是在台灣從事「政治」這個行業最大的風險!
台灣的政治是一種相當惡質的民主政治。政黨之間平日只有「零和賽局」,沒有「合作雙贏」的可能;政黨之間不做政策上的理性競爭,只是花招百出地爭取攝影機的鏡頭,以譁眾取寵的言詞來訴求極端的選民,以抹黑對手的手法來比賽誰比較「愛台灣」。「心不黑、臉不厚」的政治人物,因為沒有選民會注意到他在幹什麼,很快地就被社會淘汰。
同黨同志之間,表面上都必須「肝膽相照、情義相挺」,即使對方明明就是個大敗類。只要有一絲絲關聯,就必須為其「站台」,將對方說成是「孔孟再生」、不世出的英雄豪傑;但私底下卻互相傾軋爭鬥,手段之狠、放話之厲,往往比對付敵對政黨還要超過!遇到選舉,先耍陰鬥倒同志之後,再繼續和其他政黨對手拼搏,合法和非法的支出如地下伏流般汨汨地吸乾了殘存的儲蓄。在親朋好友之間欠下鉅款之後,只好轉以信用特權向金融機構大量借貸,並設法以各種巧取豪奪來維持生計和政治生命!能夠認清事實、急流勇退、轉型成功或善終以了的並不多見。
王雪峰的個案,道盡了政治的現實和人間的冷暖。台灣向來在國際間被認為是「人情味」比較重的國家;是否真的如此,現在(和未來)就是檢驗這句話的時刻。




執政黨可出面協助
如果台灣政治真的還有人性與溫情的話,筆者希望看到王雪峰曾經服務過,但目前由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政府(最好是郝市長本人)出面,協助其夫婦找到適才、適所的工作,繼續為社會服務,也為台灣冷酷的政治舞台注入一絲絲的暖意,並為政黨之間的和解和善意,提供一個正面的教案!
如果由政府出面有所困難,那麼由擁有較多資源的執政黨出面協助,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台灣的政黨惡鬥已經超乎一個正常民主政治應有的模式,如果這個個案能獲得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也許可以讓今後的台灣政治多一些「將心比心」的理性,將台灣扭曲的政治反轉回該有的模式。
雖然不見得完全贊同王雪峰過去的言行,但身為一個市民,我企盼其夫婦早日尋得「第二春」來服務市民、溫暖社會!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公私機構的「肥貓」都必須參加「健康俱樂部」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4.14)


公私機構的「肥貓」都必須參加「健康俱樂部」

 在美國受紓困金融機構的「肥貓」問題,引發了國內民間企業類似問題受到矚目之後,國內公部門的「肥貓」問題也進一步地受到關注。我們認為,不管是民營企業或者是公部門的相關機構,都不應該有「肥貓」現象。政府必須在「刮別人鬍子」之前,先「刮清自己的鬍子」,讓公民營機構都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單位!行政院和執政黨都必須關注這個議題,否則喪失了民意的支持之後,必然要為低落的行政效率和負面的觀瞻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

 根據財金立委的調查,和金管會關係密切的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期貨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投資人與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以及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都是以官股未達半數的民間形式出現,但實際上都是由官方主導的「肥貓安養中心」- 其領導階層的年薪都高達六百萬到八百萬元台幣之間,除了一年領取十二個月的月薪以外,另有二點五個月的年終、考績獎金、超過六個月的紅利與績效獎金,加上置裝津貼、旅遊補助及健康檢查補助六、七萬元,已經成為經濟不景氣中的「超級好康」。在整頓民營企業的「肥貓」之際,坐令「公營」機構的肥貓養尊處優,榨取民脂民膏,形成了極為矛盾和諷刺的現象,絕對不應令其繼續存在!

 金管會一碰到「內部肥貓」的問題,立刻搬出一些魚目混珠的回應。包括:負責人待遇是否合理,是否為肥貓,必須看績效,實際上證交所等周邊單位都是賺錢的。是否合理可以跟國內業界比較,也可以跟國外相同功能,與台灣市場規模相當的機構比較。

 這種回應表面上看來似乎有理,但其實完全經不起深入的檢驗。首先,這些機構都是「獨占事業」,費率基本上由政府或單位本身自行決定,根本是「保證獲利」的機構,如何能夠談論「賺錢」與否?其次,要和國外類似機構比較,本身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除非能綜合考量國外類似機構抽取的費率、市場的家數等因素,否則難以直接比較。其三,既然這些機構類似「公營機構」,其待遇就必須參考台灣其他公營單位的待遇,不適合比照先進國家類似機構的待遇。否則,其他公營機構的人才都是「次等公民」,只有這些機構是「高級公民」嗎?特別是,連部長級都只有二十萬元上下的待遇時,這些機構領導人如何能夠月領五十萬元以上?

 其實說穿了,這種「高薪制度」之所以存在,並非其績效特別高,而是過去政府無力普遍調整公務部門的待遇時,財經官員自己為「退休後路」所「創新」出來的高招,為自己的退休福利或政治安插作出準備,所產生的畸形體制!在民意不彰的時代,就算國會知道其情況並不合理,但在行政權主導的時代,加上國會本身也有特殊利益,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地任其滋長。但是,在目前立法權高漲的時代,如果還是任其恣意妄為,不就是越民主,越退步了嗎?

 這種畸形制度的最大問題,還不在於圖利了這些退職的高官而已。想想,如果為了自己身後可以在這些機構「高就」,有幾個現任財金高官會有魄力地執行和現今高層意見相左,或是和有權有勢的金融勢力相互對抗,但是卻對全民有利的政策措施呢?想到將來可能有如此優厚的待遇,當然就沒有幾個人願意得罪當道,和自己的「錢途」過意不去的!這極可能是台灣近年來財金界問題不斷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必須深以為戒!

 總之,不管是民間或公部門的「肥貓」,都必須參加「健身俱樂部」,讓其高層幹部的報酬合理地反映其貢獻,台灣公部門的行政效率,以及民間部門的治理績效,才可能趕上世界,甚至超越世界水準!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G-20高峰會對全球的影響與挑戰 (2009.4.7在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座談參稿)

二十國集團高峰會對全球的影響與挑戰


杜震華


 


    為期僅有一天的「二十國集團」(G-20)四月二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當天閉幕並召開記者會,宣布了重大的成果。這次會議的結論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巨大,也對我國的經濟有所啟示,應該加以探討與重視。


    本次會議的結論如下:其一、在金融監理方面,二十國集團將成立一個「金融穩定委員會」。它會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合作,預先警示並防範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風險。此外,將強化金融管理,加強管制「對沖基金」,並對銀行和大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及獎金設限。


    其二、提供國際貨幣基金會共七千五百億美元的緊急基金(目前僅有二千五百億美元),來強化援助陷入金融危機國家的能力。另外出售六十億美元的黃金來提供貸款給最低度開發的國家,由多邊發展銀行增加最少一千億美元的貸款給這些最低度開發的國家。其三、各國攜手激勵經濟。將在明年底以前,對金融機構大舉注入一兆美元的資金;而財政刺激也將在目前已經達到二兆美元的基礎上,在明年底以前加碼到五兆美元,讓全球經濟生產再增加百分之四。


    其四、管制「避稅天堂」,加強打擊洗錢。對於經營避稅天堂的國家或地區,必須依照「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規範簽署「稅務資訊分享協定」;對於不願意配合提供資料的避稅天堂,將給予制裁。其五、拒絕保護主義。對於違反自由貿易法規的國家將公佈名單,並加以譴責。而對於任何可能限制全球資金流動的措施,將知會世界貿易組織,由其監控並於每季進行公開報告。其六,激勵全球貿易。未來兩年將提撥二千五百億美元,推動貿易融資。這些資金將透過投資局和多邊發展銀行等機構來推動;並要求各國放寬對貿易融資的規定。


    原先不被看好的二十國集團高峰會,出人意表地獲得了重大的成果。這個重大利多消息激勵了各國股市,美國道瓊指數上漲了百分之三點六,歐洲股市普遍勁揚百分之五;台灣股市雖然只漲了五十六點,但卻也創了六個月來的新高!經濟可能復甦的預期也導致紐約油價上漲了百分之九,達到每桶五十二美元;大眾恐懼時的避風港-黃金,則由每盎司九百二十六美元跌到八百九十七元,跌幅為百分之三點七。


    在這些正面的發展之下,全球經濟大勢卻也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身為最重要外匯準備的美元,已經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嚴厲挑戰,要求使用一種非國家性的「超級貨幣」。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持有的兩兆美元外匯存底中,有近八千億購買了美國債券;加上大量持有美元現金存款,在美國靠著大量發行貨幣來激勵經濟之下,極可能遭到美元貶值、資產縮水的苦果。而且,美元近年來的幣值相當不穩,讓國際貿易的困難度逐漸上升。然而,美元目前還是國際間的主要貨幣,在外匯市場的交易比重達到六成以上;作為外匯存底的比重也達六成以上,雖然已經由去年秋天的七成下滑。


    理論上,是可以創造一種新的國際貨幣來取代美元的,就像歐元取代了十幾個歐盟國家的貨幣一樣。但是這牽涉到美國的利益,若美元不再作為外匯存底的主要貨幣時,各國將會拋出美元、購買美國貨物;這將使美元幣值大幅下滑,並可能造成美國通貨膨脹。但目前美國經濟規模仍然領先中國一倍,有實力拒絕這種提議。不過,中國和俄羅斯的挑戰足以鋪陳未來研議「超級貨幣」的基礎,而且九月的下次峰會即將討論這個議題,美國未來應該還是會在顏面無光之下奮力防衛美元的地位!


    這場二十國集團峰會,確定了下列幾點發展:首先,中國已經風風光光地站上了世界舞台,受到世界主要國家的高度重視。過去,中國雖然早已充分展現了足夠的國際影響力,但世界主要國家連G8都不願意讓中國參加。直到去年全球金融風暴嚴重,中國卻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依賴,先進國家已經不得不對「中國崛起」的現實加以承認,以G20峰會來接納了中國。而亞洲各國對中國的依賴和對中國的關係,必然會進一步提升-包括台灣。


其次,全球金融市場的秩序將獲得控制。過去金融市場如同脫僵的野馬,潛藏了極大的風險,但是在全球化的風潮之下,各國根本無力進行「政治不正確」的管制。這次風暴產生的峰會,確立了各國重新管制的基礎,也讓各國重新思考「新自由主義」與市場力量的限制與極限,「凱因斯主義」的重生可能引發其他領域的政府管制在某種程度上的復甦。其三,在主要國家承諾繼續對市場「持續加碼」後,全球市場都對這此峰會的結果感到樂觀,這將會加速世界經濟景氣復甦的速度。其四,隨著美國影響力逐漸滑落,美元的國際地位將會隨著減弱;但是要下降到失去國際主要貨幣的地位,讓另一種「超級國際貨幣」取代,應該還不是時候,也許再過二十年後才有機會。


    台灣將會從這次峰會造成全球經濟加速復甦的趨勢中獲利,但是如何搶先獲得可能最快復甦的中國的商機,以及其他獲利的新興市場商機,是國人和政府必須深思的課題。中國繼續崛起、影響全球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如何利用中國卻又不受其控制或增加經濟波動的風險?如何加強金融管制來保障「資訊不對稱」的弱勢民眾,卻又不會過度影響商業活動?如何刺激經濟,卻又不會因燒錢過度而在經濟復甦後又造成通貨膨脹?這些都是台灣或國際間面臨的課題;政府和民眾都應該深思!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版主在中視ECFA座談中質疑政府政策

挑戰面對面 唱旺新台灣 賴幸媛:ECFA有四保 也有三不


·          2009-04-06 中國時報 【吳明杰/台北報導】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五日指出,台灣大陸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會堅持「四保」,就是「保就業、保出口、保台商、保傳產」,同時也會堅持「三不」,就是「不矮化主權、不開放大陸勞工、不擴大農產品進口」。


     賴幸媛昨天在中視「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節目中表示,未來與大陸簽署ECFA會涉及修法,所以一定會送立法院審查通過才會生效,同時為讓社會更了解ECFA,陸委會特別印製了ECFA的說帖,預計今天會對外發放,本周起陸委會也將積極下鄉向社會說明和溝通。


     面對節目主持人沈春華關於ECFA是否會傷害台灣主權的問題時,賴幸媛說,ECFA絕不會出賣主權,也絕對不會採港澳模式,將會針對有急迫性和有共識的項目先簽,如果大陸不同意就拉倒。


     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希望ECFA簽署前先讓立院了解,賴幸媛說,兩岸協議一定是先簽後審,並無先審後簽的說法,到時候會在兩岸條例的規範下與大陸協商,簽完後涉法部分送立院審查,若未涉法則送立院備查,但因ECFA會涉法,因此會送立院審議,要立院通過才會生效。


     她表示,如同台灣當年加入WTO過程中,有些產業會受影響,有些會得利,這些評估需要精算,同時台灣是WTO會員國,WTO本來就有救濟、反傾銷等機制,目前ECFA的第一階段是由經濟部在做詳細的產業評估,第二階段涉及須和大陸協商,陸委會預計會將此議題在第三次江陳會談時放入對話,在第四次江陳會放入協商議題。


     台大國發所教授杜震華表示,賴幸媛雖說ECFA會保傳產,但政府現在都沒說明對弱勢產業有何實質幫助,同時ECFA對台灣的衝擊是全面性的,比加入WTO還要大,政府就職快一年還沒做好準備,在效率上需要加強


 


尋找大三通之下的旅遊業 (蘋果日報 論壇 經濟人語 2009.4.6)

<經濟人語>尋找大三通之下的旅遊業(杜震華)


20090406蘋果日報


兩岸開放大三通之後,旅遊業想當然耳地應該是一個「大利多」的受惠產業。然而開放迄今,中國大陸赴台旅遊人數遠遠不如台灣的預期;直到最近「中國安利」的獎勵旅遊帶來了大量遊客,才讓台灣吃了一顆定心丸。旅遊業真的有美好的遠景嗎?值得將希望押注於這個產業嗎?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全球旅遊人數在1975-2000期間的年均成長率是4.6%,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率3.5%。也就是長期而言,其成長率較一般產業要高。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全球國際旅客在1995-2020期間會以年均4.1%的成長率增加,東亞及太平洋(6.5%)、南亞(6.2%)、中東(6.7%)和非洲(5.5%)會以較高的速率成長。相對成熟的歐洲(3.1%)和美洲(3.8%)則會有較低的成長率。到2020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數會由95年的5.65億人成長到15.61億人。屆時三大旅遊區域為歐洲(7.17億人)、東亞及太平洋(3.97億人)和美洲(2.82億人)。東亞及太平洋的市佔率會由95年的14.4%上升到2020年的25.4%,但歐洲還是會以45.9%的全球市佔率稱霸世界。


台灣成績不如越南
隨著新興市場的需要,國際旅客的分布越來越分散。1950年,15個國家佔了國際旅遊市場的98%1970年這個比率降到75%2007年陸續降到57%,顯示國際旅客分散化的趨勢。2000-2007期間,在亞太地區中,以台灣所在的「東北亞」入境旅客成長率最高(8.6%),是僅次於中東(10.0%)的成長率;其次是東南亞(7.6%)、南亞(7.1%)和太平洋(2.2%)。
台灣雖然有世界級的故宮、日月潭、太魯閣等景點,但吸引國際旅客的成績相對而言是相當差的。近年來成長率遠不如亞太地區的成長,如06年亞太成長率為8.0%,台灣是4.2%07年亞太是10.4%,台灣是5.6%07年台灣在亞太地區排名12372萬入境旅客在本地區的市佔率僅有2%,落後於中國29.7%、馬來西亞11.4%、香港9.3%、泰國7.8%、澳門7.0%、日本4.5%、新加坡4.3%、韓國3.5%、印尼3.0%、印度2.7%之後,連越南在當年也能以16.4%的成長率,讓市佔率以2.3%超越了台灣!
旅遊業是需要投資和管理的。雖然不想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但看到中國大陸近年來的各種旅遊建設,就足以令我們汗顏。別的自然景點不說,僅僅以深圳「世界之窗」、「錦繡中華」裡的幾場大型表演中,豐富的內涵和先進的舞台設計,就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台灣可以花上千億元去救幾家企業,但卻連一個幾十億元的「故宮南院」都不想投資,再加上各景點的停車場都不足的情況之下,就算機會來了,但如何以更舒適和多元的觀光據點來吸引陸客和外國遊客,可得要仔細思量,可別壞了大三通帶來的千載良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