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政府稅制改革應兼顧社會公平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25)

新政府稅制改革應兼顧社會公平


-追求經濟效率需要全盤檢討


 


    準總統馬英九先生在對科技界進行「請益之旅」時,重申了上任後將推動「營利事業所得稅」與「遺贈稅」調降的承諾,並將在上任後成立稅改小組,就能源等議題進行討論,以達到「輕稅減賦」的目標。我們認為,稅制改革的確是個重大議題,涉及經濟效率、社會公平和國際競爭等各種層面,需要進一步謹慎研究;因此支持以「全國賦稅改革會議」的模式,廣徵各方意見,再由稅改小組深入研究,提出周全的方案,萬不可在沒有聽取外界聲音的情況下驟下決策,以免思慮不週而引發爭議!


    在馬蕭團隊競選總統的租稅政策中,提出了十項政策措施,包括:一、對中低收入勞動家庭實施退稅補貼;二、增加薪資扣除額;三、增加教育扣除額;四、產業別獎勵取消,功能別獎勵加強;五、調降營所稅,提昇國際競爭力;六、推動綠色稅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七、全面改革稅制;八、保障納稅者權益;九、錢權由中央下放地方;十、提高遺產稅免稅額。由這些項目看來,馬蕭團對確實對稅改提出了相當具體的新方向或措施,值得加以肯定。


    然而,我們感到疑惑的是,過去國民黨強烈批評民進黨政府「債留子孫」,必須「量入為出」來減少政府負債。但上述這些稅改措施多半需要「多花錢」或「少收錢」才能辦到;以國家負債已經達到四兆元新台幣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在「愛台灣十二項建設」大幅提高政府支出,加上大幅減稅之下,還能讓國家負債減少呢?舉例而言:第一項「退稅補貼」,依照馬蕭團隊的估計,中低收入受益家庭有九十萬戶,每戶如果退稅四萬七千元,「補貼金額」就達到四百二十三億元!而在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到百分之二十,並取消保留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的稅課下,營利事業本稅部分就會減收三百億元,加上保留盈餘減收一百多億元,這個部分就會減收四百億元!能否平衡恐怕需要更精細的研究和計算,絕對不是一句「景氣恢復稅收就會增加」可以「概括承受」的!


    在馬蕭團隊的租稅政策分析中,可以看出規劃者也瞭解:台灣薪資所得者的租稅負擔過重,佔了報稅所得的百分之七十五;高科技產業實質有效稅率平均為百分之五點八,遠低於傳統產業的百分之十四點八,產業別租稅不公十分明顯。然而,我們卻看不出來上述的十大政策措施可以對這種現象做出顯著調整!的確,「退稅補貼」對於九十萬戶低收入家庭有所幫助,但對其他五百萬戶家庭而言,除非有仍在上學的小孩可以些微地受惠於「提高教育扣除額」以外,看到富裕的資本家可以獲得四百億的減稅,加上調高遺產稅免稅額一倍的「厚待」,絕非必要之舉!


    規劃這種稅政改革者,每每舉出香港和新加坡的案例,認為如果沒有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和遺產稅降到港、新水準,將無法和其競爭。甚至認為只要將稅率降到港、新水準,則外流到境外的數千億台幣資金就會回流國內進行投資。其實,台灣的國際競爭定位和港、新兩地完全不同,它們都是區域性的營運中心,除了租稅水準較低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商業自由和地理、金融上的便利性,綜合起來才成就其中心地位。但是台灣在目前兩岸存在政治矛盾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成為另一個香港或新加坡的。以產業結構而論,台灣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韓國,而韓國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和台灣一樣,沒有更低。再看看近日「馬上」之後,投資氣氛頓時好轉,不少海外資金也要回台,沒有人是因為要「減稅」而決定增加投資或將資金轉回的!因此,提出「減稅吸引海外資金」論點者,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甘為資本家的喉舌,不是為台灣的利益!


    總之,我們認為稅制的調整必須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沒有「社會公平」的改革,縱使獲得了「經濟效率」,也將無法帶來社會的幸福!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新政府應具體規劃住宅政策 防止房市泡沫化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27)

新政府應具體規劃住宅政策 防止房市泡沫化


 


    在中國「富豪參訪團」高調訪台,拉高各地豪宅價碼之際,幾位具有良知的學者日前召開了記者會,發表「台北市房價泡沫知多少?」的調查報告,指陳台北市房地產泡沫價格已經達到房價的三成八,勸告民眾應該「居高思危」。我們對這些學者的良知表達敬佩之意,也呼籲政府(特別是即將上台的新內閣)要加以重視,提出有效的住宅政策,以免「貧無立錐之地」而失去民心!


    房地產價格經常在市場資金寬鬆之下,逐漸形成「泡沫」,導致屋價高漲之下,讓平民百姓無購屋之力;而在泡沫破滅之後,又造成房地產市場長期不振,影響經濟景氣甚巨。美國當前景氣在「次級房貸風暴」的拖累之下,金融界受到倒帳拖累的金額累計已經高達一兆美元,到何時才能真正恢復景氣仍屬未知,全球經濟卻已經受到嚴重波及,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連番調降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而台北市房產在民國七十六至八十年間,以及九十四年迄至今日,都存在著泡沫現象。上一波的泡沫在七十九年泡沫占房價百分之四十七的最高點後破裂,讓房市出現了長達十五年的停滯;學者不願意看到這種現象重演,才公諸研究成果,警告民眾購屋審慎為宜。


    事實上,台北市的房價在近三年內已經漲了三到五成。以大安區為例,新成屋平均要價每坪在八十萬元以上,中古屋也在五十萬元上下。一戶三 十坪 的房屋至少也要一千五百萬元,如果屋價不漲的話,一個月存五萬元的家庭需要存款二十五年才有可能入住;月存三萬則更要長達四十年以上才有機會。當然,對一個年輕的家庭而言,要在成家之後立刻住進台北都會可能不切實際,但即使是位於台北縣的衛星城市,房價在「北縣升格」帶動之下也都節節高漲,每坪動輒二、三十萬元,一個普通的新婚家庭根本不可能夢想成為「一家之主」!雖然南部有比較便宜的住宅,但是房價低也代表了不景氣、工作少,年輕人根本無法在「就業」和「房事」之間兼顧。


    在這種「城市居,大不易」的情況下,新內閣是否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有具體可行的政策來應對呢?查遍了馬蕭團隊的總統競選政見,我們找不出任何對於年輕人提出的「住宅政策」。這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馬蕭團隊認為年輕人的居住根本不是個「問題」,所以不必提出政策;二是馬蕭團隊認為政府不應該介入住宅市場,應該讓市場自行解決這個「問題」;三是馬蕭團隊的成員可能都擁有不少房地產,所以根本不認為購屋會是個「問題」!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顯示出馬蕭團隊政見的疏漏。就算台灣有八成以上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產,對於剩下的兩成家庭而言,「房事」仍然是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對新成立的家庭而言。如果想要營造一個幸福的社會,則新內閣一定要關心這個問題獲得適當的處理,否則未來如果景氣真的在強調「拼經濟」的新閣努力之下交出亮麗成績的話,房價反而會讓年輕家庭難以招架!因此,新內閣根本不應該沒有「住宅政策」。以此而論,我們慎重建議新閣參考「長昌團隊」的「一六八青年住屋政策」:對於無力購屋者,以政府主導,民間業者配合投資及管理。利用都會建青年住宅及公共住宅,先租後售(不可轉售);讓二五到三五歲的年輕人十年內一生享受一次第一、二年租金打六折,第三、四年租金打八折之優惠,年輕人首次購屋給予無息貸款


    馬英九準總統在勝選謝辭中曾經提到,謝長廷先生提出的好政策他將會加以執行;我們希望這是出自肺腑之言,而非勝利者的偽善之姿。更呼籲新內閣在房市泡沫形成之際,除了要避免泡沫破裂之外,更要好好思考優質政府應有的住宅政策,照顧到廣大的「無產階級」,也才能讓政權可長可久!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蕭胡會」後的台灣經濟 不可盲目樂觀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16)

「蕭胡會」後的台灣經濟 不可盲目樂觀


-拼經濟 全民和新、舊政府都必須全力以赴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蕭胡會」為蕭萬長先生的「溶冰之旅」劃上句點之後,兩岸關係似乎已經春暖花開,部分人士認為三通美景即將到來,而且對岸的廣大市場亦即將登台。「台股」在樂觀的氣氛下和大跌的「美股」脫勾,「博鰲概念股」紛紛「逆轉勝」,分析師認為台股即將站上九千點,挑戰萬點大關!不少民眾也認為陸資、港資即將全面來台,房市、匯市將旺到不行。


然而,主計處的最新調查已經顯示國內今年第一季的民生必需品平均價格漲幅高達百分之七點五,刷新近二十八年的同期最高紀錄,並且直接衝擊到中低收入族群的生活!根據經建會的估計,國內約有七百萬中低收入者,其收入的九成都花費在民生必需品上,他們對這波物價上漲的感受極為敏感,面對了「拼溫飽」的痛苦現實!而在馬蕭團隊勝選就職之後,立刻要「一次調足」汽油凍漲的部分,即將帶來另一波的物價上漲,他們的心理當然是百般的痛苦與無奈!


    更壞的是,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惡化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會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已經從原來的百分之四點二降為三點七;而針對台灣的部分,也已經降到了三點四的低水平,顯著低於去年的五點七;失業率也只能由百分之三點九降到三點八!在全球經濟景氣將全面下滑的情況下,台灣經濟要能夠逆勢上漲,如果不是前途坎坷,至少也是充滿了挑戰。


    樂觀者可能認為,在強調經濟的馬蕭勝選之後,兩岸關係和緩、股市注入新血,將帶來大量的民間消費和投資,刺激景氣攀升。沒錯,在樂觀的氣氛帶動之下,國內的景氣會有正面的影響;然而,景氣的總效果還是必須由國內和國際因素共同觀察之後,才能獲得初步的判斷。以去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數據來看,民間消費佔了國內生產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八,固定投資佔了百分之十八點七,合計為百分之七十三點四,其實和出口占國內生產的比例百分之六十八點五差距不大。換言之,影響國內生產的「國內」和「國外」因素其實大致相當。因此,由於看好「拼經濟」的馬蕭團對上台,所衍生的消費和投資的增加,如果沒有大幅超越國際景氣和緩所帶來的出口負面影響的話,今年的景氣要大幅提昇的機會其實並不太高。


    舉個例子來說,開放每天一千位陸客來台旅遊,估計會提升消費六百億元,如果換算成經濟成長率,其實也不過世是百分之零點零五,根本無法顯著提升經濟成長率。即使是包括了循環消費所產生的「乘數效果」,幫助還是有限。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壓力下,要新政府立刻將「愛台灣十二項建設」大力推出,進一步對物價上漲造成巨大壓力,恐怕也有其困難。因此,所有寄望馬蕭團隊上抬之後,台灣經濟立刻會「脫胎換骨」、「欣欣向榮」的民眾,恐怕必須要冷靜下來,以免過度樂觀造成了錯誤投資,屆時怨東怨西也難以挽回矣!


    當然,我們不會「唱衰」新政府,也希望台灣經濟就此扶搖直上,全民所得都快速成長;然而,處於全球經濟都受到油價、糧價、物資價的負面影響之下,我們希望政府和民眾都必須提高警覺,冷靜地面對全球變局,提出務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針對各種族群的需要去追求效率和公平,以免在過度樂觀的情況下,到頭來卻被各種負面因素澆得滿身冷水,那絕不是台灣之福,也非吾人所願。


    台灣經濟在全球經濟冷卻之下,難以盲目樂觀,全民和新、舊政府都必須戰戰兢兢、全力以赴;否則,疏忽和怠慢將陷台灣於不利之境地,慎乎!慎乎!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給女性快樂的工作環境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4.14)

給女性快樂的工作環境


一國人民參與市場工作的程度,是以「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來表現。所謂「勞動參與率」,是指15歲以上的民間人口參加市場工作的比例,它包括有工作者和失業者;但排除了軍人、學生、身心障礙者、高齡者(65歲以上)、從事家務者。其他條件不變時,勞動參與率越高表示越多人在勞動市場上工作,國民經濟生產的潛力當然也發揮得越高。


 


台灣婦女就業僅50
勞動參與率在全球各國有不小的差異,其基本趨勢是最貧窮的國家會有最高度的參與率:2006年蒲隆地93%、坦桑尼亞88%、馬拉威88%、幾內亞84%、萬那度84%、莫三比克84%。這些國家的平民,頂多在念完小學之後,就必須進入勞動市場,使得勞動參與率極高。
隨著經濟發展程度升高,較多的人會繼續升學,而部分男性的收入也逐漸可以養活家中的婦女,勞動參與率逐漸下降,如中國75%、泰國73%、菲律賓69%、馬來西亞64%。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63%)、香港62%)和韓國(62%)在伯仲之間,台灣58%明顯偏低(部分因為進入大學者增多,部分因為提早退休者也增多,台灣男性參與率由90年代初74%降到目前67%)。而所得更高的歐美各國,參與率卻呈現分歧:有較高的,如冰島76%、挪威68%、瑞士68%、紐西蘭67%、美國66%、加拿大66%,但也有較低的,如法國55%、盧森堡54%、比利時52%、義大利49%;影響勞動參與率的因素複雜,不是單一經濟發展程度可以解釋。明顯的是:北歐國家平均高於拉丁裔歐洲國家約十個百分點。
亞洲四小龍的男性勞動參與率在73%左右,和北美類似,更普遍高於歐洲各國;而婦女的參與率僅在50%左右(港54%、星50%、韓50%、台49%),和拉丁裔歐洲國家類似,但低於北美和北歐達十個百分點左右,使總參與率維持在62%上下,無法達到北美和北歐的更高水平。


 


彈性上班保障權益
台灣過去婦女勞動參與率偏低的主因,在於教育程度偏低、托育費用偏高、職場僱用和升遷受到歧視、傳統婦女角色之束縛等。過去30年來,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相當緩慢,居然無法超過五個百分點。要讓台灣的服務業持續發展,提升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可以成為重要的支持力量;而如何讓婦女願意「拋頭露面」地投入職場,則繫於政府和企業能否提供家庭足夠的托育支持,包括建構托育體系、保母制度和提供托育津貼,並且提出更多的彈性上班制度來吸引有家庭和子女的女性願意接受。
許多亞洲的企業主迄今仍然歧視上了年紀的婦女,人為地縮減了婦女就業的機會。最明顯的例子,是亞洲航空公司的空服員幾乎全是年輕女性,而西方航線上經常見到服務體貼、有「媽媽味道」的空服員。其實,中年婦女可以在餐飲、旅遊旅館、運輸等各種服務業提供更多穩定、細膩、可靠的服務,卻仍未被台灣的企業主充分發覺!女人當然可以紅遍半邊天,政府和企業都必須加油!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新內閣應超越黨派廣納才德人品優秀菁英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10)

新內閣應超越黨派廣納才德人品優秀菁英


-讓台灣成為一個快樂的美麗島


 


    馬蕭政府的新閣揆逐漸明朗,如無意外,東吳大學的劉兆玄校長幾乎已經確定出任行政院長,相關部會首長據聞也已經在徵詢之中,新內閣名單指日可待。我們期待這是一個超越黨派、省籍、操守和能力都受到各方肯定的財經內閣;不僅要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能「馬上」上手,在最短期間就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劉兆玄先生在馬英九先生甫當選之際,就是各方矚目的熱門閣揆人選。雖然,閣揆人選名單多人已浮上抬面,但其中以劉兆玄最受矚目,原因即在於劉兆玄的形象、人品、操守均受肯定,且沒有強烈的意識型態,也不是在象牙塔內的「書生問政」,而是具有豐富行政歷練的學者型技術官僚。眾所周知,劉校長歷任清華大學教授、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可說行政資歷完整;其嚴謹的學者性格、與財團分際清晰、形象清明幹練,在國民黨內歷經李登輝、連戰兩位主席之重視,連綠營人士都多所肯定,可謂難得之幹才。更特殊的是他雖然出身理工,卻曾經是武俠小說的著名作者,被認為「浪漫、機智、腹有詩書雄才、堅持」,這種人文素養如果適當發揮,的確可能成為良相,輔弼馬蕭團隊帶領台灣衝出困境!


    然而,在各方對於新內閣都高度期待之下,新內閣的確負荷了較過往更為艱鉅的任務,一旦出發就沒有「磨合期」。然而,這個行政團隊也擁有近來的政府所沒有的優勢,也就是「府、院、院、黨一家」的絕佳條件;只要行政團隊有心推行的政策,幾乎可以斷言不會有任何重大阻力,可以完全執政、全力推動。這種絕佳的行政優勢,可以說是一把「雙面刃」:如果施政方向正確,將可以大刀闊斧、無往不利;但如果稍不謹慎,將會是執迷不悟、一錯再錯,讓國家陷於深淵!因此,如何廣開言路、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勢必成為新政府的最大挑戰。而我們也願意在此關鍵時刻,呼籲閣揆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內閣必須是真正的「才德兼具」。二○○○年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因,並不是經濟表現不佳,而是被人民認定為「黑金政治」;其貪腐之嚴重以及弊端之叢生已經無法說服人民繼續讓其執政,乃至於失去了政權。而民進黨執政八年,也同樣陷入了這個泥沼,不僅內閣狀況連連,連最高領導人之操守亦難以服眾,乃造成了二次政黨輪替。馬蕭團隊持續標榜「清廉」,我們希望新內閣是確實既有才幹、又有操守的團隊,能為國家營造一個清新的形象和光明的未來。


    其次,「南北均衡」的問題必須被新內閣時時刻刻銘記在心。過去由於國民黨「重北輕南」,造成南部選民轉向;而民進黨執政後的施為仍然無法在經濟發展上對南部地區產生實質效益,才在這次總統大選中造成巨大的挫敗。新內閣必須念茲在茲地為南部選民營造真正的福利,才可能保持戰果。馬英九先生近日拜訪企業家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必須化為實益,並擴展到滿足南部廣大中小企業的需求,才能夠真正落實「南北均衡」的目標,讓台灣成為「南北一家」的均富社會!


    其三,如果要當「全民總統」,則五百多萬偏綠民眾的心理必須獲得撫慰。民進黨的「轉型正義」過於粗糙,引起許多中間選民的反感;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的社會不需要「轉型正義」。新內閣必須發揮最高的智慧,戰戰兢兢地照顧到藍、綠選民的最大需求,才可能將台灣這個分裂的社會融合為一個快樂的島嶼。如果藉由勝選就得意忘形地要轉向迎合「深藍」選民的嗜好,那將會繼續割裂這個滿是傷口的社會,絕對不是一個有智慧的政府該有的態度!


    總而言之,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財經內閣」絕非人民快樂幸福的保證。我們期待新內閣深刻咀嚼謝長廷先生的「幸福經濟」,攫取其精華之處,一併考量綠色選民的需求,才能將台灣營造為快樂的美麗島!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版主被推薦為台大〈優良教師〉

版主在針對學生〈優良教師問卷調查〉的統計排名中高居首位,今日於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優良教師推薦委員會〉會議中被推薦為本所兩位95學年度優良教師之一 將獲得學校獎狀和獎金表揚鼓勵  國家發展研究所有二十二位專任教師 版主開授之課程為:研究所博碩士班:政府與企業專題研究、經濟整合的理論與實際;大學部通識課:世界經濟導論。歡迎讀者選修或旁聽。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給兩岸和平發展和良性互動一個機會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8)

給兩岸和平發展和良性互動一個機會


-捍衛台灣的尊嚴和利益責無旁貸


 


    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先生昨日召開記者招待會,正式宣佈將以財團法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出席在中國海南省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此行的定位為「國際與兩岸經貿交流平台」,也希望將台灣的善意與誠意轉達給對岸,以「增加雙方互信的基礎」。本社論昨日已經表達樂觀其成的看法,企盼以「博鰲論壇」為起點,建構台海和平互動的新架構。今天仍然抱持這種態度,期待各界以平常心視之,給兩岸和平發展和良性互動一個難得的契機!


    誠如蕭萬長先生所言,「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質的區域性經濟論壇,從二○○一年成立迄今已經舉辦了多次論壇,每次會談的內容都和區域經濟整合相關。雖然參與者由各國領袖到企業主和專家學者都有,但基本上還是一個非官方性質的經濟論壇,出席者也都是以「個人身份」與會,不是代表國家,因此沒有是否被「矮化」的問題。只是蕭萬長先生最近當選了「副總統」,其出席自然被賦予了較特殊的意義。然而,蕭先生畢竟尚未就職,其身份仍然是「平民」,而且也是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硬是要探究是否被「矮化」未免過度解讀了;而既然是個「經濟論壇」,也就沒有政治上的特殊意涵,沒有必要緊張地延伸,認為刻意扭曲為「台灣送往中國」。


    如同本報昨日社論指出,「博鰲亞洲論壇」基本上是一個亞洲國家交換經濟合作的論壇,大家在一起交換意見、提出建議、交流創意,如果有較成熟的概念,就必須提到一個正式的國際會議或雙邊會議來進行諮商,並且以具有條約性質的「協定」來呈現。因此,這個「論壇」就是一個非正式的意見交流場合,沒有特別值得注意的身份或參加資格的問題。不過,由於蕭萬長先生即將出任副總統,他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如果見面的話,畢竟是一個「國家主席」和「準副總統」的見面,是否會產生「不對等」或被「矮化」的問題,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也屬於正常。但話又說回來,當年李登輝總統訪問新加坡時,新國稱呼他為「從台灣來的總統」,要探討這個稱謂有沒有被「矮化」,可能也要煞費周章。由於兩岸關係特殊,在經濟和政治上「既聯合又鬥爭」,而台灣又想「走出去」、「國際化」,有時候的確是必須保持「模糊化」才能達成目標;如果事事都要考量如此精細,那是否也要考慮將派駐無邦交國的代表處都撤回來才不會受到「矮化」呢?


    我們始終認為,蕭萬長先生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只是一個表達善意的場合,沒有必要將它看成是兩岸和解交流的偉大契機,它也絕不會成為台灣沒有被「對等」看待的開始。把握這個機會呈現善意對台灣沒有損失,但卻有可能在拋出「橄欖枝」之後造成良性互動,沒有什麼不好。陳水扁總統在二○○○年的就職演說中,也曾經提出「參考歐盟經驗,以經濟整合邁向政治統合」的善意表達;雖然後來的兩岸互動沒有往這種方向發展,但身為一個小國,處於一個不成熟、缺善意的「大國」身旁,當然要把握任何可能的機會,來提高雙方和平互動、良性發展的可能性,以創造自己最好的發展契機,有何不可?


    綜言之,民進黨和其他關切此事的朋友們,由於長期關心台灣前途,對於蕭萬長先生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質疑可以被充分理解;但將其視為國內另一種「愛護台灣」的心聲即可,我們還是樂意看到蕭先生為了台灣的發展,邁開步伐「向前走」!


    不過,我們還是要提醒蕭先生,雖然我們不相信會發生,但如果真遇到國格受損、權益被奪的時候,蕭先生務必要為捍衛台灣的尊嚴和利益而挺身。唯有一個能夠全力捍衛國家利益的領導人,才能夠獲得人民的信賴,沒有包袱地開創出國家社會光明的未來!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以「博鰲論壇」為起點 建構台海和平互動新架構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7)

以「博鰲論壇」為起點 建構台海和平互動新架構


 


    「博鰲亞洲論壇」將在本月十一日至十三日於中國海南省博熬舉行,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先生已經獲得北京同意,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名義循往例參加,並預期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見面會談,形成所謂的「胡蕭會」,令各界相當矚目。我們樂觀看待這次雙方的會面,也期待這樣的兩岸交流模式,逐漸成為舒緩兩岸敵意、創造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另一種基礎!


    「博鰲亞洲論壇」是在二○○一年成立,發起國包括中、日、菲、澳等二十六國,是一個由中國主導、以區域性經濟整合為探討宗旨的非官方、非營利組織,總部設於中國海南省博熬。翌年起每年定期召開年會,以亞洲觀點探討各國之間,以及和全球之間的交流,來促進經濟發展。參加論壇的包括各國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澳洲前總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細川和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等人,都是這個新組織的發起人和常客,使得博熬論壇逐漸成為亞洲地區的重要論壇,每年與會人數都達到千人以上,今年與會的國家領導人有十一國之多,成為亞太地區非官方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


蕭萬長先生卸下行政院長公職之後,在二○○一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前後五度參與了該論壇的盛會,與各國人士和中國高層進行互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這次具備了「準副總統」的近官方身份,但卻以民間的機構代表人名義出席參與,並規劃和對岸領導人會談,這種機緣得來不易,也算是兩岸互訪層級的一項突破,對於雙方關係的和緩可說是難能可貴!由於這個論壇年會的定期舉辦,加上它的非官方、非營利性質,如果發展順利,不排除這個模式在未來可以成為雙方關係平順發展、領導人正式互訪之前的一種常態互動模式,值得我們樂觀其成。


    當然,對於國內政治觀點分歧的藍、綠陣營而言,這種論壇的互動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藍營人士可能視其為建構「兩岸共同市場」的一大助力,可以藉由這個互動平台,就雙方在經貿自由化上可能遇到的瓶頸進行前置性諮商作業,並將會談結論帶到正式的諮商談判之中,以加速「共同市場」的成效;馬蕭競選團隊的一位發言人已經被指派為博熬論壇的「隨團發言人」,顯示藍營的確已經提昇了對這次論壇重視的程度。但相反地,綠營人士可能對這個模式感到憂慮:馬蕭才剛當選,就急著藉此平台和對岸會談,難道急著要促成「一中市場」,讓中國人員和商品長驅直入?而以一個「民間」機構的負責人身份和對岸領導人見面,是否受到「矮化」,有損國家國格?


    我們對於雙方領導人在這個論壇見面的模式,並沒有看得如此重要;它既不是兩岸諮商談判的前置會議,也不必認為這種「非官方」的會面平台就一定「有損國格」。要在這短短的兩三天之內的某種時段,去談出任何經貿自由化的議題,都顯得過於倉促而不太可能成形;而要說因為是「民間」模式就會有損顏面,倒不如將它看成為未來正式互訪或諮商前的非正式「招呼」或「問候」即可;除了對邦交國的交往以外,我國目前所有的國際交往,其實都是「非官方」模式,包括和美國之間所有的互動!基本上,這個論壇可以就是雙方領導人見個面、聊幾句話,培養善意互動氛圍的一個場合罷了。認真的話,在論壇中和各國代表互相交流,為彼此關切的經貿議題提出我方的觀點,讓各國領袖感受到我國熱心參與、提供創意的誠意,也許在進行亞洲經貿合作時,也會考慮到我國的參與的機會。若能達成這樣的目標,就算是不辱使命了。


    台灣的政經處境是在一個轉捩點上。此次總統大選,較多的民意顯示了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視要超過了「政治主權」的維護,那麼領導人就可以依循民意,靈活地開拓台灣的經濟活路。但我們也必須呼籲新的領導人,在這樣的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關照到另外五百多萬未支持者的想法和感受;必須步步為營、謹慎從事,以免過度傷害他們的情緒,擴大人民的裂痕,否則反會得不償失!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是否凍漲油價不可泛政治化或意氣用事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3)

是否凍漲油價不可泛政治化或意氣用事


 


    國民黨立委昨日在經濟委員會提案通過,要求行政院解除油價凍漲,回歸浮動機制、適度調漲;而行政院則回應,不能立法院做出決議就「交辦」給行政院,如此將破壞憲政體制分界。在藍綠持續對抗的氛圍下,政府對汽油價格是否要繼續「凍漲」的爭議,已經有「泛政治化」或「意氣用事」的傾向,令人感到憂心。


    張俊雄院長在最後一次以閣揆身份到立法院備詢時,嚴詞批評主張油價上漲的人。他認為那些選前要求「凍漲」、選後要求「上漲」的人,在選民前後態度不一,所以「我瞧不起他們!」對於張揆之怒,我們加以肯定,因為少數立委和政治人物的確是泛政治化;在立委選前忙著作秀給選民看來爭取當選,選後又為了討好「新政府」而要求看守內閣承擔油價上漲的責任。至於為何選前一套、選後變套,卻又說不出一套邏輯。這種面對選民和在立法院內的態度迴然不同、表裡不一的虛偽作風的確令人生厭。


    張俊雄在立院清楚闡述了他的決策考量,他說要顧慮整體經濟市場穩定與整體國家利益,以及如何保護中小企業與現在生活困苦的人,在這個時間點政府不能帶頭漲價!不過,我們還是要冷靜思考:如何決策才能對國家最為有利?張院長提到,不漲價不能夠是永久政策,只是目前政府不能帶頭漲價。由這些說明,我們理解張院長的基本看法有二:一是要保護現在生活困苦的人,二是政府不能帶頭漲價。


不過,油價「凍漲」是否就能保護生活困苦的人呢?當市場上原來因為進口成本上升而必須漲價的油價維持不漲的話,用油民眾就受到政府的「補貼」,而用油越多的人就受到越多補貼。哪一種人用油最多呢?當然是開大車、用耗油器具的人或產業,而他們通常是社會上最有錢的一群人。這就形成了「全民」一起補貼「全民」,只是越有錢的人和用汽油越多的產業受到越多的補貼,這能夠達成「保護生活困苦的人」嗎?


    其次,目前台塑已經受不了虧損而上漲,中油跟著上漲並不是「帶頭漲價」。然後,我國並非「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能也不應設定民生用品價格、分配資源使用、決定生產品類和數量,也決定何種人分配多少的制度。我們基本上屬於「資本主義」制度,是用「市場機能」來指揮、誘導資源的使用方式。如果市場價格受到政府嚴重干預,無法發揮功能時,資源的使用就沒有效率,民眾會使用太多的汽油、不該使用那麼多汽油的產業也不會調整、繼續浪費這項稀有資源,其結果會使得經濟成長率變低。


表面上「弱勢民眾」受到了照顧(雖然照顧比起強勢民眾要少),但是會因為經濟成長變緩、工作機會減少、待遇變差或薪資不漲而受到傷害!這種間接的負面效果不容易看出來,但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不是受過經濟專業訓練的決策者經常會輕忽它的重要,乃至於以為是在照顧弱勢民眾,但卻是在間接傷害他們。所以偉大的經濟學者凱因斯才會提醒大家:「經濟學家要有一顆溫暖的心和一顆冷靜的腦!」


    如果張內閣實在無法放棄對弱勢民眾直接照顧的話,我們建議有兩種方法,既可解除凍漲油價,又可照顧弱勢。一是調漲較高品級的油品(如九五和九八無鉛汽油),但維持低品級的油品(如九二無鉛汽油)價格,因為弱勢民眾通常少用高品級的汽油;二是全面調漲油價,但另外提供弱勢民眾每月定額、且無法轉售的油票補助。當然,前者的行政成本較低,是較有效率的措施。


    如果張內閣認為「油價漲,百物齊漲」,所以不能解除凍漲油價。那我們要問,黃豆、麵粉、稻米的價格都漲了,也都影響了物價,政府為何不去補貼各種物資上漲的部分,卻獨厚於油價呢?沒有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會以某種物資價格上漲會影響物價而去「長期凍結」價格的。短期凍結也還可以忍受;但目前凍漲時間已經太長,再不調整會影響家庭和產業調整的時間,未來大幅調整的代價太大,這種改變完全是為台灣經濟著想,和政治無關。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制定感動人民的政策 (蘋果日報 論壇 2008.4.2)

制定感動人民的政策


 


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趨緩、社會問題叢生、藍綠對抗嚴重,在在都成為「新政府」努力的課題。馬英九先生的新政府誓言要全力「拼經濟」,好讓台灣繼續「向前行」!
然而,根據倫敦政經學院Thomas Layard教授(曾任布萊爾政府的經濟顧問)的研究,影響人民「快樂度」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七個: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群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以及個人價值觀。在這些因素中,「經濟收入」雖然重要,但大體上只和「財務狀況」、「工作」(也許加上「健康」)有關,和其他因素都沒有直接相關。甚至,隨著經濟成長,「家庭關係」、「社群和朋友」、「個人自由」都可能出現負面發展。


 


 馬謝政見薄弱
這可以解釋為何西方先進國家,在二次戰後的五十年來,「快樂度」並沒有成長的原因。因此,不少經濟不錯的國家,政府卻被「輪替」。最近的澳洲,或是兩千年的台灣都是明顯的案例,顯示政府在全力拼經濟的同時,一定要關注到人民其他方面的需求才行。基於這種體認,我們注意到無論是藍、綠,在總統大選中的政見中,都看不到足以「令人民感動」的政見。何謂「令人民感動」?它意味著如果實施了這種政策,一定可以大幅降低社會的不安或不足,讓人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美國布希總統在2002年初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的教育法案,就具有這種特質。謝長廷先生的「幸福經濟」概念很好,但缺乏足夠的內容來加以落實;馬英九先生的政見完整,但就是缺了那麼一點。
在全球化網路發達下,雙方陣營居然都沒有將網路和弱勢族群掛鉤,令人納悶。雖然選舉已過,我們還是試擬了一些「政策」,「版權」公開。如果藍營想「長期執政」,也許可以參考;也歡迎綠營四年後想「奪回政權」時可以斟酌採用:
一、掃除網路文盲計畫-人人上網、知識分享。作法:1.由村里辦公室提供設備,媒介熱心義工教導民眾   上網;2.由政府補助中低收入戶購置電腦及初期網路費用。
二、溫馨家庭伙伴計畫-相互關懷、攜手成長。作法:由縣市政府媒介,讓每個弱勢家庭都有兩個以上愛   心家庭提供持續關懷,增加其成長機會與視野,以彌補社會安全網之不足。
三、設立臨時安置中心-緊急充電、重新出發。作法:各鄉鎮提供救急之安置場所,庇護有臨時需求之民   眾,並媒介短期就業或職訓機會,徹底消除民眾無固定居所之問題。
四、校園關懷網絡計畫-社區聯手、遠離犯罪。作法:1.由縣市政府組織專家、老師及家長會,提供青少   年反毒與抗拒幫派之完整配套,全面預防學生犯罪和支持自新。2.由縣市政府媒介義工,提供弱勢家庭   子女課輔和才藝之機會。
五、農業預警及行銷網路計畫-供需透明、自主行銷。作法:1.由農委會協助彙整各類農產品之耕作量與   預警燈號上網公布,提供所有農民種植資訊,以防止超種。2.由鄉鎮公所協助農戶建立虛擬市集和快速   行銷網絡,徹底解決供需失調問題。
六、守護台灣義工計畫-全民守護、美麗台灣。作法:1.由鄉鎮公所組織常設義工組織,長期進行淨山、   淨灘等活動。2.提供民眾上網向中央及縣市政府通報砂石盜採及各種污染案件之平台,由中央督導縣市   取締,確保台灣成為美麗之島。


 


轉變溫馨台灣
我們相信,這些政策的推動,可以溝通愛心、感動人民;讓「富裕台灣」轉變成「溫馨台灣、美麗之島」!




杜震華 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盧信昌 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盧信昌